APP下载

以“大爱”之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02-16陆焕生

慈善 2009年1期
关键词:救难赈灾慈善事业

陆焕生

岁月如歌。年复一年,我们总是欣喜地感受到我国慈善事业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慈善》杂志的同仁们跟全国人民一道,经历了冻雨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和中华慈善大会,亲历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的代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聆听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我们目睹了在历史的重大时刻,我们中华儿女若石破天惊般地爆发和凝聚的力量,其势如气壮山河,众志成城。其时,人间大爱也在艰难考验中锻造出来。我们的记者、编辑曾不畏艰险,不辞劳顿,千里奔波,万里颠沛,亲临现场,将用心灵感受到的人间真情真爱化为散文华章,报道赈灾救难中的优秀的人和事。与其同时,这人间大爱也悄悄地积淀在我们的心灵里,强化了我们的使命感。慈善和大爱已成为我们心田中永远的天籁。我们不能留住已逝的时光,但我们能留住永不湮灭的记忆,保住永不泯灭的激情。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们会生活、工作得充实,对科学发展观会有更深的理解。在慈善事业中,我们要以大爱之心,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爱是慈善的最高境界。在赈灾救难中汇集、凝结与展现的大爱这种价值观,现在已旗帜鲜明地引领我国的社会思潮。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怀有“天下为公”理念和博大胸怀的博爱文化。被学术界称谓中国文化之源泉的《易经》说:“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仁与义是中华的民族血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传承和发扬中华的民族血性。赈灾救难和人文奥运的成功背后正是有着这种思想文化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科学发展观应用于我们慈善事业,重要的是首先要懂得“关怀”这种理念.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然包括与人,与外界融通的关怀能力的充分发展。会关怀,这是由内在精神素质所决定的。只有培养高尚情操,才会有大爱的泉眼,汩汩流出清泉,滋润人间社会。大爱具有超越性,即超越生存以上的意义的追求。《慈善》杂志是弘扬慈善理念的,是报道热忱助人的仁爱的,是在社会上营造人间的信心,是不断地在社会民众中激活良性互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慈善是一种优秀文化,是一种现代文明。在赈灾救难中,我们知道了心理救援和其他涉及慈善文化深刻内涵的事。这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慈善事业的记者、编辑,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加强文化底蕴。我们懂得了大爱的崇高,又有众多胸怀大爱的人物活在我们心里,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会使我们一辈子不敢松动、懈怠。坚持我们心中的慈善真理,以慈善事业应有的绝色、本色来工作,率真地普及慈善、大爱的理念,宣传那些实践这理念的优秀人群,永远是我们认定的精神历程。我们深信,今年会比往年更好。

猜你喜欢

救难赈灾慈善事业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
银行赈灾损款
中国民生银行急速开通赈灾款“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