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诗文情感内蕴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009-02-10胡晓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文章

胡晓云

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化人,以情感人,使其发挥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在美的内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朗读品味,以美化人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文章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针对文章的这一特点,笔者将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一遍遍地朗读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自己切身体会和真挚情感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在第一个班级试教时,笔者试图通过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固有的特色。出乎意料的是,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节奏单调乏味,语气平淡无力,学生似乎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存在很大障碍,而笔者在整堂课上也时时有教学各环节生硬僵化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泛泛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显然有些勉为其难。于是,笔者对这一课的朗读设计进行重新考虑,意在使朗读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的朗读过程有美感可言。

笔者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课文的总起总结句和记叙“借书抄读”“从师先达”“穷冬求学”这三件事情的相关句子。并要求学生齐读总领的句子“嗜学”句,分组读“借书抄读”“从师先达”“穷冬求学”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脉络分明的层次美的同时,体悟到宋濂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紧接着笔者让女生读叙述借书抄送的句子,男生读表达自己受益的句子;女生读从师叩问的句子,男生读自己获闻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寒冬求学的句子,男生读揭示自己乐以忘忧的原因的句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夹叙夹议的形式美以及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对学习的热爱。最后,笔者安排了分组朗读的方式,甲组读表现学习条件的句子,乙组读表现学习态度的句子;丙组读表现老师严厉的句子,丁组读表现作者求师诚恳的句子:甲乙两组读描写作者穷冬求学受冻挨饿的句子,丙丁两组读描写同舍生衣食无忧的句子,全班读表现自己乐以忘忧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感受到文章强烈对比的手法美的同时,领略到学习效果和学习条件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意志和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线索,引领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情感内蕴,融入作者营造的美好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教益。同时,这条朗读线索的设计又串联了整堂课的始终,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连贯自然。

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通过朗读线索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得他滋味”,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充分领略课文潜在的情感意蕴。

二、它山之石,以情攻情

它山之石,不但可以攻玉,还可以攻“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的五首诗词曲时,笔者以“它山之石”——《诗经》里的“匪鹑匪鸢,翰飞冲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这句话导入,告诉学生“古代的读书人当他感到失落时,他无所依附。因为他感到既不能像鸟那样翱翔于空中,也不能像鱼那样潜藏于水底;蕨薇杞木夷尚可依附于山坡低地,而他有哀伤,只能是用诗歌来表达了。今天我们要通过五首诗词曲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哀与忧,深入理解作者寓托于课文中的情感。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课,说一说如果以‘哀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诗词曲中的‘哀有怎样各自不同的特点呢?”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之后,得出结论,他们认为有哀得悲壮的,有哀得气愤的,有哀而豁达的,有为自身哀的,有为国家及黎民苍生哀的。

很显然,情感线索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引导了他们的分析方法。这从他们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本案例巧妙借助《诗经》里的一句话,抓住一个“哀”字,以情感为线索,一步一步地引着学生深入主题,很快就使学生理清了课文思路,明确了课文中心思想。这种方式不但使文章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者民族大义情感的感染,以一种健康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

三、创设意境,以情动人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用诗句带给读者的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作品意境后,由于受到作品之境的感染,自然会调动自己储存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的境界。创设意境的方法有: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或运用挂图解说、乐曲欣赏、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物化诗境诗情,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置身于图画中的审美情感。例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有位教师这样描述:“秋天的黄昏,雨过天晴,彩虹西悬,山野空旷幽远,日光从松树间静静地泻下,泉水叮咚,那边不时传来欢笑声……”这些不同视角瞬间的图景,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的画面,产生入境的感觉。然而,这时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对诗歌“图画”的欣赏上,还缺乏一种真实的概念;因此,这位教师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以亲身经历过的相似情景进行想象,调动储备在脑中的亲身经历过的生活表象,如青山、翠谷、凉风、莲叶等,结合每人的生活经验进行一番整合,这样就不难在头脑中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顿悟开窍,不仅领略了诗歌的“图画”,而且还能体悟到王维笔下的景就是诗人恬淡的人生志趣和追求的物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