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与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刍议

2009-02-05张荣花

科教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就业合作高校

张荣花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面积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思。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发,分析校企合作的必然性,研究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以及高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 企业 合作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校企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高校社会职能内涵扩展的延伸,是实现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它适应了当今世界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战略意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实习环境,有助于专业教学的进行。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企业,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高校学生的一部分日常学习也可以在企业中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高校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可以到大学中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管理水平。从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得到长足的发展。

2 我国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势力强劲,合作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归纳起来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

2.1人才培训

学校按企业所需为其培养人才并承担职工的继续教育,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了解最新科技进展情况。宁波江北电大与宁波金田铜业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金田铜业职工参加江北电大的学历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普通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2订单培养

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式, 充分利用了校企二者的资源优势, 为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接轨探索了新途径。具体做法是:前期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后期学生到企业实习,校企双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将来要承担的职责,共同制定并实施联合培养方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与双汇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5年双汇订单班已有毕业生80名,在校生240名,订单班毕业的学生,已经为双汇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双汇集团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发展的机遇,订单班毕业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的良好效果。

2.3项目合作

这种合作有的是把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组织起来,携手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的各项科技攻关任务或重大工程项目,有的是企业按需要委托高校进行研究与开发或技术服务等。这种主要围绕项目进行的合作,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例如,四川联合大学承担的“料浆浓缩法制磷馁新工艺及装置”攻关项目,每年为农业增产效益达100亿元,为国家节汇6.25亿元。

2.4交流与咨询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学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欠缺实践技能的训练。传统学校教育常常不明了生产部门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克服这种弊端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甚至包括教师,深入到产业部门实习锻炼,边学边用,相互学习、相互咨询。对于企业而言,可派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工作,还可聘请高校的有关专家、教授到企业中来,为其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举办各种类型的讲习班、训练班等,教授有关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际技能。

3 从当前高校就业形势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大面积扩招,高校在校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今年的企业招聘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三个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合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许多高校把校企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有些高校给学生联系到实习企业以后就放手不管,从不关心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使得学生实习仅仅成了一种应付任务的形式。而企业也没有品尝到校企合作带来的甜头,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其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结合起来。

3.2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许多高校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高校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很难到企业学习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 尚未实质性运作,还没有找到合作“多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造成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3.3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校企目标不一致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 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许多高校寻求合作企业,为学生寻找实习基地,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是为教学计划的改革开辟新的途径。而企业却愿意从大范围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的员工,这样就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4 校企合作难以顺利进展的原因分析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局面,大学生找不来工作,企业找不来满意的员工。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些问题和不足,分析其根源,主要可以归纳为政府、企业、高校三个层面:

4.1政府层面

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合于校企合作的发展,缺乏国家在宏观层次上调动包括学校、社会各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政策法规,缺乏行业对高校教育的有效指导。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仍处于“民间”活动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制约了产学结合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4.2企业层面

企业谋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培养学生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些投入都是不计入成本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宁愿从社会上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高校学生,从而抑制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企业更不愿无目的的去培养一些有可能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人才”。高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社会、全行业的,学生毕业不一定就留在本企业,临近毕业,企业很难留住毕业生,所以这成为了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最关键的因素,有的企业干脆不想参与校企合作,或参与了校企合作但不让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技术。

4.3高校层面

一方面,高校观念陈旧,许多高校仍然沿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缺乏开阔的思路,教学实践性不强,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实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有些老教师思想陈旧,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充分掌握社会需求信息,所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影响学生对社会新知识的吸收,从而教学与实践之间不能形成一种自然的契合点。

5 我国校企合作改革措施

5.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理顺校企合作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实验条件不具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途径不畅,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所以校企合作首先应该从教师抓起。第一,学校派选优秀教师进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工作,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亲身实践对本专业也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得教学更接近实际,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也好及时制定合理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及时更改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目的。第二,学校教师实行合同制,聘用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三,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组织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5.2企业联系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源,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是因为没有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经调查,寒暑假期间多数学生都愿意找份临时工作,然而他们的临时工作多大都与专业无关,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如果有机会,即便是无偿劳动,只要能学以致用,学生会非常做的非常投入。目前企业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利用好校企合作的机会,企业和学校将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5.3国家加强宏观管理政策的支持

要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实质性运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就目前看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推动校企合作向着“多赢”的深层次发展。国家要组织力量抓紧拟定符合校企合作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细则:定期组织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己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等进行学习和研讨;对投资方向准确,把握度精准,效益高的项目,政府要重点扶植,在筹措资金时给予优先和优惠,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校企合作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现在我国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普通高校的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中小企业同普通高校的合作是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当务之急,如何正确引导我国校企合作,使之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之所在。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有限,只能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和细心观察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对于我国校企合作策略问题的分析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以便从更高的实践层面上去分析我国校企合作,为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方葛,邵森万.产学合作概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2]蔡克勇.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张秀梅.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教育发展研究,1999(1):52.

[4]张凤都,马天辉.企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继续教育,1999(1):40.

[5]许国禄.中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

[6]李超棠等.高等学校发展横向联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就业合作高校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