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009-02-05陈华贤
陈华贤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面对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学校、在教师。
1 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一般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实践课,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锻炼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 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
3 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现在的学生成熟较早,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逐渐产生性意识,有了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不少教师以升学为目的,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学生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5 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正处于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综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6 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家长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帮助心理不良的学生树立纯洁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长,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