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
2009-02-05李传宝
李传宝
1 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如在“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中,先提出氧气的重要用途,然后再引到氧气制取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化学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很多。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模拟氧气的工业之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氧气具备这样一套大规模的工业制取氧气的设备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传授。
1.2 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地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的情境)等。如“氧气的制取”的教学,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就告诉学生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得到氧气,而是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是什么物质的分解得到氧气,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1.3 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通过“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备的,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备提供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习惯用这样的举一反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走出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1.4 指导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不但为教师提供获取教与学的教学情况的有力保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训练,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于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的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所学化学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部分来选编;2)练习的数量上,要控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3)练习的形式上,提醒应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4)练习的层次要求上,也应多种多样,如有知识再现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及综合性练习。另外还要做好训练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2 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3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3方面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例如“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同的验证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既学习新知识,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班级采用教师提出方案,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3 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4 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才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鲁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