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9-02-05卢新河
卢新河
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创新是才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笔者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许多教师一说起情境,往往只是想到一节课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则教学效果明显。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并非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
实践中,教师创设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应该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2)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3)情境创设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4)情境的创设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扩大情境创设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3 在课后练习中,使学生开动脑筋学会学习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不断的创新意识。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 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 400吨,今年前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解法1 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 400÷5×12=77 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 760-32 400)÷32 400=140%。
解法2 设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今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5×12。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12-12)÷12=140%,或12/5×12÷12-1=140%。
解法3 同上,去年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生产同去年同样多的水泥,今年可比去年少用7个月(12-5)。如这7个月继续生产,则可比去年多增加水泥产量7,因此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7÷5=140%。
解法4 设今年每个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今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因为今年5个月的水泥产量就同去年相等,所以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5,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5)÷5=140%。
解法5 设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则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12,今年每月的每月的水泥产量则为1/5,今年与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比为1/5∶1/12。因为时间相同,所以可得今年与去年的水泥总产量的比也为1/5∶1/12,可得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5-1/12)÷1/12=140%。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地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学区洛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