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2009-02-05马桂秋
马桂秋
“提起作文心就烦,作文课上露愁颜。”这是一些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厌写作文的真实写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变“厌写作文”为“乐写作文”呢?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 改变作文命题方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通常的作文命题方法,常是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学生根据命题作文。由于题目本身就具有限制性,因而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无从下手;但为了完成任务,就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写出一些内容空洞、虚假、毫无新意的作文。在教学中,笔者针对此种状况,改变作文命题的方法,常给出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有时甚至只给出作文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感兴趣的,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改变“厌写作文”的状态,对作文产生一定的兴趣。
2 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兴趣
生活如泉涌,作文如溪流。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在乐、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会主动观察,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积极获取知识并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社会。
2.1 创设情境,体验生活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开展一些活动,如诗朗诵、成语接龙、办手抄报、拍球比赛、演唱会等。这样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教师设计提供的某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生活,从情境出发进行作文。与此同时,笔者还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抓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笔,让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在每次作文时不会犯愁,在兴趣中完成写作。有时笔者还运用一些电教手段,创设某一种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使他们思维活跃,产生一种作文的欲望。
2.2 主动观察,积累素材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世界,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以便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乃至邻里之间的争执以及街头巷尾的见闻,都能够灵敏地去观察、去捕捉、去积累,在观察中就会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在生活中是那么与众不同。还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去看、去想,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或与别人的发现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厚积薄发,在需要的时候,自然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有愿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表达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3 巧妙运用文章评语,影响兴趣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促进创新欲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文评语应讲究艺术性,只有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作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指导效果。写评语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感情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作文中去,这样写出的评语才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容易为学生领会和接受,起到启迪智慧、开拓思路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充分的鼓励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评语中,要先肯定学生优点,然后用“如果……就……更好了”委婉指出欠缺。评语中多出现“写得很精彩”“写得很棒”“你进步了很多”等表达的语句,多让学生从评语中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影响他们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变“厌写作文”为“乐写作文”,才能让学生写出具有独特内心感受、有新意的好文章。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第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