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2009-02-05丁亚琴
丁亚琴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重要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阵地,师生都希望拥有充满生命活力、令人愉悦、向往的课堂。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耗低能成了众多语文教师之困惑。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不到位。纵观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目标的制定似乎是公式化、标签式的。第一课时大多为“学会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脉”,第二课时则常见为“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这些深入人心的、固定的目标总会条件反射般地在教师脑中如期而至,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怎样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呢?
1 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了然于心
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响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新的语文目标体系。因此,教师只有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才能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在阅读方面,总目标要求“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达成这样的目标是一个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过程: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浅显的童话、故事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第二学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除了整体把握的要求外,注重对语言美的欣赏;第三学段“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可见,除了内容的更深把握,领略词语的深层内涵、用法的精当、感情色彩外,还要领会文章的表达、写作特点。教师只有把握了自己所教年段的目标,结合主题单元编排,以课标为标杆,以课文为载体,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2 不同文本,量身定制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即使是同类课文,除存在共性的特点外,还存在各具特色的个性。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对文本细嚼慢咽,只有把文本琢磨透了,才会深刻地发现其“共性”和“个性”,把握文本的规律,量身定制教学目标。
如《普罗米修斯》《九色鹿》《开天辟地》3篇神话类课文,结构清晰,幻想神奇,神话的主人公大多是美德和贤能的化身。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可重点放在抓住故事线索,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理解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九色鹿》一文与其他2篇神话相比,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中出现的成语特别多,在意义上有内在联系,是文章结构梳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串联点。文本的思想价值存在多元解读,诚信、感恩、正义……但立足神话的本体价值,更需要关注的是“义”的理解和思考。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把“能立足故事线索,抓住动作、语言等理解九色鹿是正义的化身,提升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明白课文蕴含的‘做人要一身正气的道理”作为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定位非常准确。
3 学生为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作一次漫长旅程的话,那么,教师这位导游必须要随时了解学生从何处起步?他们的行程如何?他们将继续往哪个方向前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抓要点复述课文。对于神话故事,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接触一些神话故事和其他类型的民间故事。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神话故事,教师不可草草过场,而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受神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神话故事的种子,让学生对这种文学样式继续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目标描述中,有一位教师特意加了“初步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是的,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快乐地享受语文。而对复述的要求,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