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六种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009-02-05程秋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5期
关键词:毛毛虫小白兔小狗

程秋玲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初中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笔者从创设6种不同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1 创设故事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视听等尽可能多的感官去理解和建构知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笔者在讲授“认识三角形”一节时,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学生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折线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直线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这时笔者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问题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三角形的第三边,这样就自然引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论断。

2 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创设生活情境就是为学生引入生活场景,让数学融入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例如在讲了矩形的定义及性质的课后,给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要到玻璃店去划一块矩形玻璃,只带卷皮尺去,请问怎么去检验这块矩形玻璃是否标准呢?这就引出下一课矩形的判定的内容。课后学生跃跃欲试,寻求方法,对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找到解决悬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悬念也可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

3 创设陷阱情境

教师先诱导学生犯错,让学生在惊讶迷惑中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效果很好地掌握知识,改进知识结构。

4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大自然中存在一种“毛毛虫”,它们有“跟随”的天性,科学家法伯在一只花盆边缘摆放了这样的毛毛虫,并让它们首尾相接,恰好连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几寸远地方放了些它们爱吃的松针。然而,毛毛虫就是一圈一圈地行走,最后疲倦而死。假如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毛毛虫式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时,设置这样的开放题:要求学生利用2个等圆,2个全等三角形,2条线段来设计图形。给他们充分的探求的时间,学生的构思就异常丰富多彩,让教师惊讶不已,对他们独特的思维想象力很是佩服。

开放性问题由于条件或结论的不确定性,以至它的解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常设置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与思维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彻底的体现。

5 创设实践情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有理数加法”中,如何理解4+(-3)=+1呢?若引导学生举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个式子的正确性,那就更容易理解。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把4看做手里原有4元钱,把-3看做支出3元,则手里还剩下1元钱,故等于+1。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对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的认识。

6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杨庄集镇中学)

猜你喜欢

毛毛虫小白兔小狗
毛毛虫,动起来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小白兔
小白兔
小狗的憧憬
小狗
小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