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形”教育

2009-02-05陈江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5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考试成绩

陈江华

说到线,首先想到的是数学,少有会想到语文的,如果想到育人就更少了。这还得从语文课堂上的一件事说起。

那天,笔者捧着一摞试卷走进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不算理想,笔者的心情不是很好,班级纪律比较混乱。笔者环视教室的每一位学生,没有说什么,只是在黑板上画了3条线:一条平平的波浪线,一条上升的波浪线,一条上升又下降的波浪线。学生的目光聚焦到黑板上,有思考有议论。“你们认为这是什么?”笔者打开话匣子,说了这节语文课的第一句话。“这不就是几根线吗?”有位学生试图起哄。有位学生指着第一幅图说:“这是连绵起伏的波浪。”有学生接着说:“这些是连绵起伏的山峰。”……

一连串的回答后,笔者说出第二句话:“其实你们想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一阵嘘声。“从黑板上的线我看到了你们。”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好像有所触动,笔者便开始一段“线形”教育。“第一条线,我看到的是我们同学们刚进入六年级时的样子,安于现状;第二条线,我看到的是我们同学们努力追求的样子,一直在上升;第三条线,我看到的是现在的你们,由于松懈,回到了起点。”学生若有所悟。那节课笔者也没有批评考试不理想的学生,试卷讲解时,学生听得格外认真,笔者讲解得也心平气和。

这件事给了笔者一些思考。

思考一 教育是一份情感,更要讲究方法

面对学生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教师的教育方法往往单一,偏向于情感的宣泄,恨铁不成钢,到头来,教师伤肝伤肺,学生不领情,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明白教师的用心良苦,教育效果又缺少持续性,不能内化。而普通的几根线,看似平淡,却植入学生内心深处。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有时教师是在教育吗?又该怎样教育呢?

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是灵活多样的。有这样一件事,那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班上有名学生安德烈卡由于老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最有才能的人、最好的人,平常不愿意与别人相处,更不愿意帮助别人,所以野营时,大家都不愿和他一个小组,急得这名学生哭着去告状,并认为是同学嫉妒他。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个学生的天性,认为说教对他没有多大效果,便带着这名学生来到大橡树的树阴下,坐在一条长凳上,讲了一个“菊花和葱头”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安德烈卡眼泪已经干了,从这个故事中他好像悟出一条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不能自作聪明,看不起同学。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一言不发。苏霍姆林斯基运用民间童话故事作为教育的方法之一,使小学生易于接受,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思考二 教育是一种常态,更要注意时机

面对学生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教师往往走进教室就是一阵批评教育,也不管学生听不听,学生即使安静了,也是迫于教师的凌威,但内心还是闹哄哄的。教育和教学一样,要让学生走进去,走进去才起到教育作用,才持久有效。当学生在思考教师黑板上画的线时,心静下来;当教师否定学生的猜测,他们便迫切想知道教师到底画的是什么,这时候便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候的教育便有了力量,教育的效果就突现出来。

其实教育时机往往就在教师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又悄悄地溜走。当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学生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动力,教师因势利导,就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当学生取得成功,享受成功或喜悦时,教师在祝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学生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奋斗;当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操,学生的感受才会真切……

思考三 教育是一种境界,更要几分宽容

面对学生不理想的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教师往往新账旧账一起算,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一起拿出来说事。假如走进班级看到学生纪律再差点,那就是怒火中烧,难免丢了教师形象,影响一节课的质量。而宽容则是一剂良方,它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一种信仰和一种境界。有了宽容,才会多一点方式方法,才会有意识地去实施“线性”教育;有了宽容,才会多一点教育时机,才会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假如有爱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身上的错误和缺点呢?”宽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教师对学生多一份接纳,它会让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宽容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是教师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它会让学生不负教师的嘱托。

要做一个敬业的教师,对学生倾注情感,常抓不懈,追求理想教育境界;也要做一个大智慧的教师,注意方法,抓住时机、宽容面对。教育,不妨也“线性”一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宁科学园小学)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