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问题浅析
2009-02-05张峰
张 峰
1 前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山东省实施一段时间,经历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等多次理论武装的一线教师,在怀着无限的热情走上传授新理念的讲台,投入新课改的时候,却不得不清醒地看到,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因此本文仅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就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2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2种普遍倾向。1)教师态度冷淡,角色转换缓慢,对新课改存在消极态度。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貌似神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校的层次不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有差异,这些转变的发生是不易的。虽然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新课改理念,但同时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1 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在课堂上,无论有没有必要亲自做的实验,都让学生做;无论有没有价值的问题,都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学生上课像“看热闹”一样,精力不集中,不能深入思考问题,只停留在表面,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东西。
2.2 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上课时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3 针对以上问题,尝试给出以下对策
3.1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2 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构造师生互动平台在使用新教材后,师生常常有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对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情况做一个对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非常激烈,同学们各抒己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讨论问题有时激烈得像开辩论赛一样;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老师已成为同学们的学伴;现在感到,在上课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3.3 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目前,教师比较热衷于分组讨论这一课堂教学形式,不过流于形式的课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4 转变学生观、教学观,改变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完成“师生角色”的转换,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特别是应该对学生进行新课改的思想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自己的课堂,是自己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这样才能有利自己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新课改要求师生共同探究,要完成这一目标,各学科教师应该统一步伐,安心课改的理念,要求自己、要求学生,才能使新课改的要求与现实教学相一致,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总之,新课改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改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有阻碍,但只要师生能够共同努力,步伐达到一致,就一定能够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