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在路上》中人物的“疯狂”行为

2009-02-04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在路上疯狂精神

周 丽

摘要:《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本文旨在揭示作品中人物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态度及疯狂行为的根源,并解读他们在路上追寻的意义。

关键词:《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疯狂 追寻 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在路上》被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经典。小说主要写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狄安、玛丽露等一群离经叛道、放荡不羁、无所畏惧挑战主流社会的亚文化边缘人物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从东到西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达墨西哥。通过对他们漂泊、酗酒、群居、纵欲、吸毒,极度神经质又疯狂自我毁灭的“垮掉”式生活的全面描述来探寻其精神实质,并映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整个美国社会,进而肯定其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该小说自出版后就被美国评论家吉尔伯特•米尔斯坦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的那句“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成了“垮掉的一代”的座右铭,而“在路上”从此也成了一种寻求个人自由、理想和精神归宿的象征。

一、社会背景及“疯狂”行为

经历二战后,美国发了横财,但物质繁荣如一张苍白薄纸,政治文化气氛相当令人压抑。麦卡锡主义猖狂蔓延,思想受控精神异化,传统道德规范抹杀人性,种族歧视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表面看去人人生活富足,但实际上人人自危,贫富差距悬殊。在此背景下,“垮掉的一代”试图通过外显疯狂的行为将自我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堕落,而是通过这些颓废的生活方式对压抑、恐惧陈腐思想统治的整个社会进行一种高调的反叛,对当时传统理念的不满和愤恨,对受物质和金钱压迫而异化的人性的唾弃,对倾吐个人内心压抑的情感和从各种束缚中解放的渴望,对真切感受生命美好、温馨浪漫和理想中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但只有在这条路上不懈探索和追求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们不安于现状,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相信远方,相信在遥远的地平线有他们追求的东西。于是,他们怀着梦想上路开始了跨越美国大陆的流浪。他们的流浪没有什么目的,流浪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在流浪中远离尘嚣和束缚。

二、作品解析

《在路上》的另一个主人公狄安•莫里亚蒂是个很受争议的人物,在“垮掉的一代”伙伴中,他是既是“天使”又是“恶魔”。他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出狱之后没有丝毫悔改之意,依然我行我素:偷车、乱性、酗酒、吸毒、飙车等,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表面上看,这是一群“社会的渣滓”,是应被唾弃的对象。实际上,这是对循规蹈矩的美国传统思想的冲击,反映了对压抑人性的美国社会的不满。他们不愿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用离经叛道的行为与世俗抗争,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并试图打破令人窒息的沉默,唤醒人们的良知,救赎自己的灵魂。“表达了一种抛弃虚伪,彼此坦诚布公,袒露各自最隐秘、最真实情感与灵魂的真诚和审美精神”。

他们的行为可能不被认同,但是毋庸置疑,他们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在流浪之路上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他们与黑人称兄道弟,甚至抱怨自己是白人,这更是冲击了美国人的心灵。要知道,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现象还非常严重,黑人往往被视为“低人一等”,有多少白人能真心实意跟他们做朋友,这种勇气是值得尊敬的。书的最后,“流浪汉”由于意见不合各奔东西,但是仍然彼此怀念着对方:“我怀念狄安•莫里亚蒂,我甚至还想念他的父亲老狄安•莫里亚蒂,我们从来没找到他。我思念狄安•莫里亚蒂。”在资本主义至上的美国,这种纯洁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让人感动。这个结尾多少有些悲壮的意味,冲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更发人深思。

作品主人公经历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流浪,还有精神的流浪。在身体的流浪过程中,他们在寻求精神的满足,在拯救自我的同时也在探索拯救社会、拯救世界的良方。就像萨尔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他们在追求人性的复归和精神的升华。他们走的是先死而后生的曲线自救之路,先通过形式上、表面上的“垮掉”,然后再在精神的探索之旅中获得至福和极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路上》作为文学经典,它向我们展示了整个“垮掉的一代”疯狂行动的根源—为逃脱污浊不堪的环境而四处漫游,寻找自由和精神归宿。他们传达的是一种不安于现状、不断追求的积极向上精神。我们在这些青年的选择和具体行动中可以看到复活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但这种追寻在这个冷漠无情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是无比的艰难和无力。主流文化对离经叛道的先锋文化极度排斥。传统的、现存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规范对人们行为和思想带来极大的禁锢。主人公萨尔最后不得不妥协不再冒险的选择也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人想要活着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因为感官的极度刺激之后只有疲惫、失望和迷茫。但他们不管探索成功与否,其忤逆的思索、刺耳的嘶吼、不羁的反叛、勇敢的挑战和执著的追求在美国当时秩序中撕开一道裂缝,成为变革的始作俑者和新精神的先导。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凯鲁亚克,文楚安译.在路上.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2]【美】吉尔伯特•米尔斯坦,文楚安译.评《在路上》.《在路上》中文版附录二.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3]刘艳华.凯鲁亚克《在路上》解读.名作欣赏.2006(5).

[4]赵一凡.“垮掉的一代”述评.当代外国文学.1981(3).

猜你喜欢

在路上疯狂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生态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