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党内民主建设
2009-02-02顾阳
顾 阳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阐释。新形势下认识党内民主的重大意义,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对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党内民主;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1-0005-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全会全面总结了这些年来党关于执政党理论的创新,并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就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着重强调了发展党内民主问题。在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核心和关键是发展党内民主,而新形势下发展党内民主需要采取切实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了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就是说,在执政的基本考验基础上,党还面临着中国和时代发展特有的问题,如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国际上的压力等,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与这次全会提出的“四大考验”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党内民主在执政党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这三个大背景下,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特别需要推进党内民主,以便“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党内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结合而形成的有机体的综合表现。党的组织、结构优化组合,党内关系顺畅、科学,表现出来的执政能力也就强。就是说,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理顺党内关系角度看,必须发扬党内民主。执政党党内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执政党内部机理的调整建堤。它保证执政党内部上下级组织之间、各级组织的领导与普通党员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机理健康发展,各自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在整体上实现1+1>2的效果,就能步调一致地保证执政目标的实现。
其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定不移的政治追求和政治目标。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建设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热情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水平,党内民主生活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程度,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决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必将对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有效地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导向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维护和提高党内集中统一的需要。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论述中,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贯穿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始终,强调了只有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实现党的坚强团结并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反之,党就有可能涣散、失去生命力,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党内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也包括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前进,必须解决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且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此,我们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学会用民主的办法,在关键时刻,通过说理、讨论、教育的方式,统一全党的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
当前,我们党自身在组织上处在比较明显的代际更替时期,靠权威、个人魅力维系党内正常运转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使党的各级领导人员包括高层领导的更替、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问题,都能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按照民主集中制健康有序进行,这是关系党的长治久安和充满活力的大问题。不久的将来,党要召开十八大,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要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时间越往后推移,民主制度维系党的生动活泼有序的运转,实现长治久安、充满活力的作用会更加重要。靠民主集中制化解党内矛盾也是党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并在民主基础上实现党的集中统一,才能集中全党智慧,形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利益的科学认识,并使这种科学的认识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化为全党的行动。
二、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几个方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是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党内民主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其次是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党内选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三是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了更好保障;第四是党内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明显增强。
十六大以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行途径,已经在党内和学术界形成广泛共识,为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政策和理论上的充分准备。同时,中央在推进党内民主方面率先垂范,基层和地方党组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创新
试点,为党内民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十七届四中全会,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根据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加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设。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从党内生活的实践看,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最主要的是充分实现党员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在候选人提名、组织考察、党员评议、选举操作程序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把候选人提名交给党员和群众,提升党员群众的评议意见在决定干部任用中的权重,保护党员独立表达选举意志,切实推行党务公开,为保障党员知情权提供条件;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为真正落实党员选举权奠定基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实现党员参与权提供平台;重视和健全网络监督,为落实党员监督权开辟新的途径。
第二,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完善党内民主的基本前提。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必须要真正确立党代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其重点在于实施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首先要确立党代会常任制的适用范围,在现在的试点推行基础上,继续扩大在市、县的常任制试点,待这一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更加成熟时,及时提高其档次和级别。其次,要制定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详细规则。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应该有一个较长期较稳定的办法,才能使代表的选举真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件严肃庄重的大事,也才有利于提高代表产生地区和单位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保证党的代表大会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有必要制定完善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应该对大会议程的提出、说明和审议,会议议程的确定,大会的召开和主持,列入议程和议案的讨论,大会选举的委员会候选人名单的产生、讨论和表决,代表的询问和有关部门的答复以及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的撤换、罢免等方面的程序,都要作出详尽的规定。要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这是当前发展党内民主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
第三,进一步创新党内监督机制,突出加强对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民主和监督密不可分,监督既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有力保障。发展党内民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关键更离不开对主要领导人的有效监督。主要领导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切实加强对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解决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受客观条件影响难度较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又无法监督、人大监督则隔着一层皮、群众监督更是无能为力等难题,切实提高党内监督质量,为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鉴于党内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还必须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起来。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相结合的关键。面对急遽变化的时代和国内外的严峻挑战,顺应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一定会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