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09-01-29曹桂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情感美大学语文

摘 要: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领悟文字美、感悟意象美、感知情感美三个方面介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关键词:审美渗透 文字美 意象美 情感美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这是它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条件。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我们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特殊功能,把审美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一、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在接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情操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黑格尔曾精辟地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 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强调“智能教育”、“通才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

应试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系统知识的大而全,忽视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即使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好,而在日后漫长的工作中,却明显露出创新意识薄弱、后劲不足、不够灵活等缺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把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放在首位。文学想象力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能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辩难,养成肯钻研,勇于探索,不拘泥于名人权威见解的习惯。不仅要有意识地训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力、综合力,进行全面的思维训练,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育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正是依靠对各种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讲述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通过情感的融通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实现追求理想的生活。审美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理想是这种世界观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审美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历代作品中的优秀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中发掘出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中的审美渗透途径

(一)领悟文字美

作家在写文章时,总是字斟句酌,以达到用词的精炼和准确。“推敲”一词是唐朝诗人贾岛和韩愈在诗词炼字上的一段千古佳话;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又成了炼字的千古美谈。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精炼优美的词句认真琢磨,仔细品味。例如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第一次拿给李甲的一百五十多两银子都是藏在被褥里的“碎银”。教学时,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就会发现这两个字非常简练也非常形象,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表明,这么多的银子全是杜十娘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辛辛苦苦储存起来的;这还表明,她是一个有心人,有深谋远虑的性格,很早就下定了要跳出火坑的决心。再如贺敬之《回延安》中有“手抓黄土我不放”一句,启发学生把句中的“抓”改为“捧”,并比较其效果,结论是“捧”显得庄重、虔诚,与诗句的情境不符。一个“抓”字,充分表现出诗人回到阔别十年、魂牵梦萦的圣地延安,感到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如此亲切。当诗人的脚一踏上延安的土地,便迫不及待地“抓”起黄土。“紧紧贴在心窝上”,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教学时,应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让学生体味到了作家的独具匠心。

(二)感悟意象美

意象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情境。它不是生活事实的机械记录或堆积,它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成果,是通过他们心灵的一种创造,浸透了他们主观的思想感情,是意识形式之一。而且意象还具有虚实结合、具象与抽象渗透的特点,因此,我们对作品一来要入乎其中,深切体悟其意象的内蕴,揣摩其言外的“不尽之意”;二来又要出乎其外,懂得联系作品反映的广阔生活背景,考察其意象概括的真实性。比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中的两个意象都非常美。一是雨巷,它既可实指雨巷,江南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人声和鸡鸣狗吠,间或有人匆匆而过。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讲授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启发学生把雨巷“虚化”,“这是一条追求之路吗?前面是什么地方?它通向康庄大道还是通向死胡同?”二是丁香,戴望舒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古代诗人善于寄情于物,托物言志,以香草喻美人,以松柏比君子。这里的丁香,同样是古典诗词中较常出现的意象,丁香往往代表孤高美丽的忧愁。诗人将这种气质赋予给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即姑娘,姑娘即丁香。于是不难理解,丁香可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它是超越世俗的存在。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以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三)感知情感美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并加以细细品味,就能被其深邃的思想内容所感染而最先进入角色,达到以情动情、以理育情的目的。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深入理解、以理育情,才能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最佳效果。

如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应从荷塘月色的情境美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及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启发,最后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朱自清之所以把荷塘写得如此美丽,宁静得像一个世外桃园,表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心理,寄托了作者不愿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同流合污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的心愿,进而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科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点和度,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达到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感的作用,从而使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同时,在大学语文审美活动中,要真正落实高校素质教育,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还要在学生以往的学习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王蓓萍,黄岳洲.怎样鉴赏文学作品[J].语文月刊,2001,(7).

[3]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张子泉.探析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9).

(曹桂玲 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462000)

猜你喜欢

情感美大学语文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声乐演唱中对歌词情感美的发掘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