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新途径
2009-01-29黄进有
黄进有
摘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学科真正散发出无愧于时代的魅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课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以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上做文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注重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上下功夫。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途径 大语文 人文
语文是一门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的时代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注重创新,注重个性和多样化,注重发展……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一种开放的思维、多元化的思维、主动的思维。因此,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学科真正散发出无愧于时代的魅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思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相当于知识信息的“接收器”。课堂上教师往往“滔滔不绝”,学生则是“默默无闻”,实际上,这就无形中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更不用奢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了。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材内容为唯一目标的。知识点、重难点、能力点、词语、段意、中心等语言规律成为教师花大气力去教研、去传授的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枯燥、僵化,步入机械化、程式化的泥潭,学生由此变得更为被动和消极。
综上所述,传统语文教学的确存在着封闭、死板、枯燥的问题。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二、优化语文教学新途径
(一)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重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多么重要的位置。教师角色的开放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全知全能、唯我独尊的形象,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朋友,还可以是主持人、导演、演员。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具有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这是使教学在和谐共创中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教材选编的课文多是范文,经典而有代表性,是同类文章的精华。但语文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离开了时代意义,再好的语文也只是文物、古迹、化石,可能很有价值,但没有活力。教材内容的开放,就是要关心学生喜欢的书籍,要关心正处于热点的文章样式,让学生多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摸电脑,特别是新鲜的时文,应比照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阅读。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始终洋溢着时代的生活气息,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增强。
课堂活动的开放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这种做法,破坏了语文的魅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语文课堂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强调学生亲自参与,自主选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能。如:开设知识竞赛课、演讲课、课本剧编排课等,让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趣地进行学习。
(二)“大语文”课教学
课堂是语文活动的最基本场所,但是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在课堂上完成的。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时都能体现着语文的的学习和运用,也正体现出语文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个时时学、处处学的过程,这就是“大语文”教学——课本知识以外的语文知识。
“大语文”课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有推荐优秀精美的时文、畅销书;有关时事问题、大众话题的讨论;有优秀周记、小报的评比;有优秀广告词的收集;优秀歌曲、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的介绍;有对错别字的关注和分析;有课本剧的演出等。这些内容既使学生喜闻乐见,又使学生长智、长能。
大语文课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既可以以教室为活动阵地,又可以把操场当作舞台;既可以教师穿针引线,又可以主持人一展才华;既可以小组讨论合作,又可以男女竞赛;还可以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增长知识。总之,要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有所收获。这样的语文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三)“人文”思想教学
语文这门学科是集语言的生动性、知识的广泛性、情感的深刻性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科。多少年来,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将真挚而深刻的感情,融入到语言的载体——一词一句中,力求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活联系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一种生机,一种活力,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感情的升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及人生哲理,都能感染、熏陶和启迪学生,使学生开拓视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能顺利实现这一教育任务的“境界”,只有把学生引入境界中,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中,春花、春草、春雨,无不部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柔柔的树梢上缀满了“花赶趟儿”,新翻的泥土中,若隐若现的是“嫩嫩绿绿”的小草,那经拂人的脸庞的是“杨柳风”,这读来多么的惬意,令人陶醉。这是语言的魅力,字词的功夫在感染着读者,使人在充分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的同时,舒畅了心身,陶冶了性情。而朱老先生的另一篇《背影》却又是另一番境界。泪光莹莹的老父亲,买橘子的老父亲,爬月台的老父亲,老境颓唐的老父亲,无不在读者心中铭刻上深深的印记。我心无不为之动容,为之哭泣,为之呼喊“血脉相连的亲情啊”,这便是情感的魅力,它给了我们人世间最可贵的东西,人性最善、最仁慈的一方面,教给了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叫仁、慈、爱。
一位真正对生活体验极深的语文教师,才有可能用他的真切体验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学生。那双饱含激情的眼睛似乎想说什么,那幅洋溢着笑意的脸庞似乎包容时间的一切,而那美妙、充满磁性的声音始终在教室上方回荡,这便是师生间最融洽的感情交流。呆板的、单纯的知识传授,怎能让学生们把全身心投入进去呢?而人世间的美丑,生活道路的平坦与坎坷,人的理想、追求、爱心、仁慈,这一切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多可惜呀!
由此可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上做文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注重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上下功夫,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