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问题贯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2009-01-29张琦
张 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63-03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从各个方面进行渗透。而使用围绕主题、问题贯穿的整体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以牛津英语上海版4BModule 3 Unit 3 A Class Picnic为例,做了一次尝试。
[案例]
TEACHING AIMS:
1. Language aims:
(1)New words: mat, tent
(2)New Pattern: … havent got…
2. Ability aims:
(1)To use ‘… havent got … correctly
(2)To read the passage
(3)To talk about how to get ready for a picnic
3. Emotional aims:
(1)To inspire the spirit of team work
(2)To enjoy nice life
MAIN POINT: mat, tent,… havent got…
DIFFICULT POINT:
…havent got any…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ape recorder
[案例分析]
1 以教材为中心向生活拓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英语教学已广为接受,而开放式教学的起步应当是教材的开放性。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已具有“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常常利用教材已有的内容作为基础进行重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进行有效拓展,灵活和创造地使用教材,才能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本案例来源于牛津英语上海版四年级第一学期Module 3 Unit 3 A Class Picnic。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camera, sketch-book和a pair of sunglasses几个新授词以及句型Whats … got? Hes/Shes got…。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对这些句型和单词早已掌握,因此再以此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便显得无意义,而picnic原本就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碰到的活动,常常会用到mat和tent,因此我将这两个词加入到本课教学当中,同时,将…havent got any…作为本课新授内容,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而贴近生活。
2 围绕主题,问题贯穿
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展开教学,往往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并为主题中的任务所驱动,在努力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过程当中积极有效地进行语言知识的训练与运用。同时,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围绕主题将问题贯穿其中将起到非常好的语言能力培养的效果。
本案例中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展示了一段短片,由片中人物的对话引出了这堂课的第一个问题: What can they do this Saturday?学生们综合天气因素,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这堂课的主题为Get ready for a picnic,继而围绕着这一主题,以短片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包括Where can they have a picnic?How can they go there? What do they need? What have they got?What can they do for the picnic?这些问题围绕着主题层层递进又具有开放性。教学实践证明,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讨论中,学生积极开动起脑筋,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充分运用了…need…,…CAN…等这些已学句型以及大量的食物和物品词汇,新旧知识在问题中充分得到运用与操练。
3 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
牛津英语教材主张采用大量的自然输入信息的方法也学习英语,大量地读和大量地听,在大量地听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吸收许多有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语段等等。本堂课的设计以相互之间自然发展的短片贯穿课的始终,既是听力训练过程,又是一个学生输入的过程,在短片中用到的大量的句子与词汇都是此后解决问题可以用上的,而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实际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便自然而然用上这些曾经听到过的内容,做到输入与输出的相结合。在最后一段短片中,片中人物给爸爸打电话的过程实际是将当堂课所有内容做了一次新旧知识的整合,给学生进行运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而最后一个问题情境“Get ready for our picnic”将主题最终引回到与学生自身相关的问题上,这个情境涵盖了前面所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做到学用结合。
4 以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语言训练
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所有问题的过程中,我还相当多地注意到了方式的多样。例如,在教学mat这个新词时除了拼读教学之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有节奏的Chant,学生跟随节奏说出Put…on the mat.的句子,在Chat中加深对mat的音和义的印象,同时也因与主题需要紧密相连成为一次有意义的语言训练活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非一朝一夕能达成,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积累,除去本案例中所使用到的,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待在我日后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与尝试。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 张汉昌,赵菡.《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3] 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