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
2009-01-29宋继伟
宋继伟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04-02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应用性研究,主要是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身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在于去建立新的教学理论,而在于解决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教育科研是以解决学科教学问题为载体的研究
教学研究必须坚持搞好教学工作为前提,只有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才能结出丰硕之果。广大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教学的繁重任务,搞好教学工作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如果不坚持首先搞好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不可能有所收获,也失去了教研的目的和意义,教师的学科教学的实践是教育科研的认识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探索。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素材。
真正的教学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应当把教学与教研统一起来。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更好的教研之果。教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教研上有所建树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在教学上取得显著成绩的骨干教师,都是在教学成果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教师要搞好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要认真地备课,认真地钻研教学理念,吃透教材。把备课作为教研的起点,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为搞好教研工作打好基础。
2 学科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方法和过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育科研应当是教学成果之花,而不是秀才们的笔下的做秀,教师的教育科研实质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教训,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离开了教学实践性研究这个基础,教育科研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自己的教学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教育科研源于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学科研的基础,担并不是教学活动都会自然产生教研成果。教研成果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对教材内容更加深入的理解,是个人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见解。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深化的过程。有许多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也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还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由于理论上缺乏更深层的研究,缺乏系统加工和整理,在教学研究上仍处于感性阶段。要搞好教研,就应把教研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过程中坚持教学研究;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和科研探索,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育科研要引领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活动既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教师的教育科研应当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以教育科研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首先,用教育科研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实践,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当从教学型向科研结合型转变。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综合型的教师,即研究型教师,就应当一边认真搞好教学,一边大胆探索,刻苦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也不应当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由教学到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论水平和自身素质,使教师不断由教书型向专家型转化。
教师通过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实验,一方面可以移植先进的教学方式去促进教学发展,同时对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教学方式,对实验方法、措施、操作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去确定,以便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教学科和年级,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