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空间

2009-01-29全顺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效性习惯探究

全顺姬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在作为主体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了积极能动的自主学习,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39-01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创设情境。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爱幻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采取描述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把问题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密切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明确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标准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明确了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生离开了合作探究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把学习任务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培养合作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

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它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独立思索较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在作为主体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了积极能动的自主学习,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

猜你喜欢

实效性习惯探究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习惯
设问引导探究
上课好习惯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好习惯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