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监督

2009-01-28董云鹤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公司治理对策

董云鹤

【摘要】 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公司内部控制失调、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外部监督力量薄弱等缺陷。新的形势下,必须从完善法律体系、实行内外部监督结合等手段加强对现代公司的会计监督以完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会计监督;对策

一、现代公司治理中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监督是实现“以法治企”,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各项法律规定和要求,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法治企”和公司的履行社会责任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会计监督能有效促进公司走“以法治企”的道路,督促公司严格进行会计核算,严防做假账和以会计手段偷税漏税等违规会计行为的发生。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若没有严格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体系,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势必会充斥于公司经营行为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公司除实现发展和盈利以外,还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为了公众利益和国家发展,公司必须履行依法按时按量的向国家缴纳税款等社会责任,有的公司通过做假账等手段隐瞒自身的真实经营状况以偷逃国家税收,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应当在公司经营行为中对公司会计行为进行及时、有效、长期性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约束企业走法治化轨道,促其自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加强会计监督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要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这些要求,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最基本的保障。实践证明,在现代公司治理中,会计监督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的实效。现实中,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形成的制衡关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主体。这些利益主体或者经营管理主体在公司治理中,主要通过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各方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通过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才能给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加强会计监督是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公司由于缺乏严格的会计监督,导致其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违规会计操作屡禁不止。在规范公司治理中,会计监督一方面能保证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资金的非法运作甚至洗钱等违法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公司科学的进行成本核算,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公司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预测和决策能力,以降低经营风险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无数成功的公司治理表明,有效的会计监督正是完善现代公司内部控制,防止徇私舞弊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

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现代公司会计监督

(一)完善法律体系,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有关会计监督的法律体系。问题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公司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必须随之进行修订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法律规定在完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明确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法律体系建立起来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会计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学习,自觉履行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对公司内部他人的财务管理行为依法行使监督权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控制和监督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明确政府、社会等外界力量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的权限和职责。通过对公司内外部各种监督主体权限的赋予,以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通过内外结合的法律权限的赋予,实施权责明确的监督职能,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产生约束作用。

(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使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监督水平

拥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确保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关键。对于公司来说,必须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选拔机制,严把选人、进人和用人关,选择业务素质、政治素质都过硬的高素质人员进入公司。 实践表明,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具备高水平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其他相关的诸如银行、税收等业务知识,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对会计行为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操作;二是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的有关法律,还要深知民法、刑法、行政法、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三是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具备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的综合能力。

2.强化会计责任,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现代公司运营中,针对财务管理行为,要建立财务负责人和一般会计人员为一体的多层次财务会计责任制。一般会计人员是公司会计工作的主要操作者,其在工作中,应严格遵照财务工作的规程,自觉的确保会计记录完整有效、会计凭证真实准确,确保帐证、帐帐、帐表严格相符一致;在责任层级上,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负责人负责,财务负责人对领导班子负责,最终服务于公司决策领导机构。为保证实效,可以实行会计信息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相挂钩的做法,若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或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则按职位高低依次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公司的决策领导机构必须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财务监督所需要的各类服务,自觉杜绝授意财务人员违规操作的行为,这是一项强制性的义务。唯有此,才能建立起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三)加强外部会计监督,使监督主体多元化

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仅事关自身利润的高低,还涉及到众多的诸如债权人、管理者、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仅凭公司自身的自我约束和内部控制还无法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应当建立起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的多元化监督机制。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1.政府的依法监督。我国《会计法》第 32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第33条第1款也要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就从法律上赋予了政府对公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根据政企分开的要求,政府部门无权直接干涉企业经营行为,可以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行为的监督实现对企业的监控,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2.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年报、中报、季报等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进行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借助于社会审计对公司的会计工作实施监督,是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孙玉香.浅议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J].现代企业文化.2008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公司治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