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2009-01-28陈秀玲
陈秀玲
【摘要】 通过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状,经济危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探讨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出口困境;应变策略
最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明显,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最为严重,与其他金融危机有着本质区别,当前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以美元为全球储备基础之上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中美两国是交往甚密的贸易伙伴国,中美两国间贸易发展迅速,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美国市场在我国的出口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已经使得美国经济衰退,引起了美国消费疲软,消费的抑制不可避免要影响到我国对美的出口,影响我国整体的出口贸易情况。
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出口依存度每年高于20%,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度(2001~2007年)七年平均为6.72%,已经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整个世界在危机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美国,受经济危机冲击的消费者勒紧裤腰带度日。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出口工厂相继关闭。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讲,研究如何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摆脱对美经济贸易的依赖,作出有效应对措施,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具有实际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中国的中小企业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为密集,且大多是外向型的出口企业,其多年来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发展战略及面向海外市场的订单型发展模式,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一年多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出口下滑、经营亏损和困难加重等现象。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依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似乎还有蔓延之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名的工人遭解聘。2009年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自2008年以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受到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民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没有了订单的外资中小企业相续撤离,而对于中小民族中小企业来说,却仍要面对诸多问题。国家在加大对中小民族中小企业扶持的同时,中小民族中小企业自身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全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因亏损,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仅北京地区20%中小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浙江温州30万中小企业的20%已经倒闭,广东90%中小企业奖金紧缺,面临破产的边缘。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及对部分商品出口加征出口关税或提高出口关税率、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扩大并明确限制某些产品出口等政策性因素也是外贸出口减速、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面对风暴来袭更是在大浪下猝不及防。中小企业主在金融风暴下纷纷叫苦连连,成本上涨,资金周转紧张,往日繁忙的生意如今却是门可罗雀。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身处世界经济一环之中的中国经济面对世界性的经济风暴已经到了红色警戒的状态。面对经济风暴,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坚实的管理和技术,强大的市场占有率。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1.生产经营困难。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逐步增大,外贸出口受阻、内销下降、效益下滑,亏损上升。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经营面临困难,甚至出现倒闭的情况。
2.融资难问题。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等,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综合授信。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争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银行需要考察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2年的财务报告、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或抵押等情况。审批也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立项、联网核查、风险评估、逐层审批等。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情况原本就比国有大型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再加上2007年底,国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无疑对中小企业是个致命打击。由于国家信贷政策调整,迫使银行压缩对企业的贷款,致使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资金吃紧、经营困难的状况,使资金本已紧张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三、我国政府和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在我国目前外贸依存度居高的发展模式下,保外贸就是保增长,保外贸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在世界经济衰退,外需萎缩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目标,在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我国对外贸易过度下滑。
(一)从政策与体制上寻求继续稳定发展的新出路
2009年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1.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后几个月,要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出口等政策,加快推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企业重组和改造力度,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领域的贷款,加大对有定单、有信誉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部分产品出口给予必要支持。要积极实施对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要给企业宽松的税收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提高经济竞争力。要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增加出口退税。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包括政策、法律和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承担起信息服务的职能,将外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为其提供有效信息,引导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同时将本国的信息推出去,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用户、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的整体形象,帮助企业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
2.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产业转移。政府要加大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帮助减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成本。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注重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降低迁入地的配套成本,吸引企业转移。
3.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出口受阻的新形势,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为内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提高所得税起征点,放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刺激消费需求。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以财政手段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
4.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应放松金融管制,引入民营机制,使民间资金通过市场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从制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
5.大力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31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创业板(IPO)的推出将会成为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举措,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改变我国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壮大风险投资事业,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让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使其拥有一个新的资金汇聚渠道。
(二)企业自身的应对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无法正常运转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任何情况下资金的流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融资困难,资金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者要妥善处理好资金使用问题,来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这个资金困难时期。面对产品的需求减少,中小企业可以适当的降低价格,尽可能多地销售产品,实现资金回笼。资金只有这样流动起来才能实现其价值。
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银行都推出了现金管理服务,中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金流动性,而且还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债券收益和利率呈反比,在央行降息后债券类产品风头劲升,当前不少人放弃低迷的股市而进入了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反而高涨起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债券,切不可逆市操作,要跟着趋势走。另外,关注与自身关联的上下游中小企业,随时了解他们的资金情况,适当地给予帮助,同舟共济。
2.优化人力资源。经济危机的到来同样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定位。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尽力减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尽力挖掘员工的潜力。经济危机一爆发,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普遍采取裁员的做法。这在当前形势下确有必要,但是不能仅仅为了减少成本而盲目消减人员。应该有选择性地裁减对企业没有作用的人员,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真正价值的人。也就是说,可以把金融危机转变为中小企业进行人员优化的一个契机,是一个重新储备人才的时期。为了避免大规模的裁员,可以适当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实行浮动工资,等到经济复苏,市场需求增加以后再让员工恢复原先的工作量。
3.转型市场和调整产品结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变化都很快,各层面的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消费偏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风险,同样也是机遇。中小企业如果找准产品定位,提前进行产品规划,也能实现高利润高回报。现在亚太地区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点,金融危机中,中小出口型中小企业应该找准这些目标,加大开拓力度,以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小企业应该利用国家通过启动了四万个亿的投资计划来扩大内需的机会,明确国家投资结构的变化,适当调整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
4.技术创新。除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严冬根本所在。靠拼能源、耗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我国著名的家电制造业中小企业海尔集团从德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加以创新,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创立了海尔冰箱品牌。海尔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大企业的长久发展都是如此,一个要想长久发展的中小企业就更必须依靠于技术创新。现在我们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太少。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技术研发投资大,见效慢。中小企业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技术投资对于中小企业长久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5.强化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一般都生存在次主流和非主流市场,在大企业的缝隙中生存。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市场萎缩,机会减少,如果再受到大企业的挤压,生存希望就会更加渺茫。所以,在经济危机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大批的中小企业。这和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时的行业洗牌是一个道理。要想不被淘汰,中小企业必须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即企业应分析在自身所处的产业链中是否能在一个到两个环节具有竞争优势。
6.建立战略联盟。对中小企业而言,因为自身缺乏规模、能力及资源,所以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对获得规模经济至关重要。这个联盟可以是采购联盟、销售联盟,也可以是产品线互补或者能力互补的业务和资源联盟。如果大家能成为一个默契的整体,资源共享、风险均摊、相互配合,就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7.积极发展与大公司的合作,寻求融资渠道。面对融资难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外贸公司的合作机会。国有外贸公司一般贷款容易但业务量少,可以通过支付代理费用的方式来迅速得到间接的资金支持,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行代理制,可多与国外公司签订代理协议。虽然代理利润较少但收入比较稳定,避免大起大落,使自己的业务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得到巩固。
8.关注远期汇率,规避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手段包括:远期合同、掉期保值、外汇期权、保理业务等,企业应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及不同的成交方式,选择不同的融资方案。信用证(包括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和拖收项下的出口业务都可以通过出口押汇或福费廷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TT结算方式的业务可以通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来融资,企业还可在对外报价时针对不同的付款期限运用不同的远期汇率核算,同时尽量缩短账期,及时催收账款并及时结汇,避免汇率损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增长与竞争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成为各国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发展障碍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无疑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下如何生存,不是单单某个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只有包括中小企业自身、政府以及社会在内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相关各方协调配合,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冬花.“促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不再是空口号.中国国际招标网
[2]焦聪.“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何去何从”.中国集体经济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梁达.“努力使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J].国有资产管理.2008(11)
[5]卢敏.“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2)
[6]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7(1)
[7]孙莉,张锦红.“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J].科技信息.2007(4)
[8]谢国雷.“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 09(8)
[10]周叶,周国宏.“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企业经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