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009-01-28徐小梅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部审计

徐小梅 李 芬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的建立,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内部经营过程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要让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做得更好,就必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关键词】 内部审计;独立性;优化设置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涵义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具体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超脱地位,不参与被审计者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是能科学有效的审计企业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其次,内部审计能促使企业相关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职员对有没有履行自身职责,廉洁自律都有监督职能。最后,也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要求最严格的,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一些经营管理活动不合理,效率不高提出建议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并能作出公正判断和评价的必备条件,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的关键因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中确定内审部门的性质是:“内部审计是组织中的一个控制部门,它独立于管理当局。”内审部门的这一性质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说它是一个控制部门,是在管理者的授权下对各级管理层实施控制和监督,通过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来为领导层服务。其二是说它要独立于它所实施控制的管理层。如果将内审部门设置在其他管理部门之内或平行于其他管理部门,这种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就必然受到影响。

从上述内部审计的作用看,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审查、测试和评价,它负有评价管理绩效的职责。内审部门要履行这一职责,应独立于管理部门、经营部门之外,才能使这种审查、测试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有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的业务开展。根据资料显示,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从业务范围来看,已从过去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领域拓展;从过去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从审计领域来看,从过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扩展到非国有企业及乡镇审计。

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延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但是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延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得不到保证,越来越受到更多的要素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人说内部审计是领导者的“眼睛”和“监控器”,内审部门要真正发挥好这种监控作用,就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

首先,内审部门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应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它只接受最高层如总经理或董事会的领导和授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利来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它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对下的权威性,才能不受干扰地实现有效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客观性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客观性是真实性的前提。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控制的全过程必须做到审计目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为领导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要实现这种客观性,就必须首先具有独立性,使审计人员独立于被审单位的活动,以便客观地完成工作。试想,如果没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去审计财务收支情况,就很难做到客观、真实、公正。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明显落后。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由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内部审计受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能强调它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

2.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审计的层面上,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在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加大了审计风险。

3.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力单薄,很难发挥作用。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从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来看,一方面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财务审计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管理领域则不太了解,工程审计人员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对其他专业则很少涉足,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很少,提出管理上的建议、撰写大型的专题调查报告明显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业流程不熟

悉,对管理上不完善的环节把握不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内部审计思考

1.坚持独立性首要的是加强机构建设。合理定位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及设置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它会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以及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其他部门下面,会在很多方面受其制约,将会很难在其他部门的管制下对其他部门而且更难的对其管制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部门机构的设置应该直接独立于其他部门,最好能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公司领导人甚至是股东大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给予内部审计机构权利,才能真正激发的动力;才能真正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才能使单位能对审计报告作出迅速的反应,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促进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2.坚持独立性还要人员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法律建设。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内部审计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为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也必须尽快抓紧制定、颁布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宪法赋予审计独立性的精神,由立法机关制定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规范,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可操作的行业、部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等,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有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部门才能很好地依法开展工作,发挥其对本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价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廉洁,才能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在好,但是人员自身有问题的话,任何优势,任何独立都是空谈,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直接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凭行政手段从外界强加的内部审计,由于不是因企业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先天的制度性不足,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实践。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普遍缺乏独立性,主要问题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自身没有做好,导致不被重视,缺乏独立性。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从两方面来下手:一种是通过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机构要合理定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法律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做好自身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公司的管理,保持廉洁,才能保持独立性

参考文献

[1]石峰.审计实务[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姜建宏.经济全球化的内部审计应对策[J].商业会计.2005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部审计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