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贸易保护主义解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和对策

2009-01-28李建勇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

李建勇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化,我国作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严重的贸易压力,就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做了适量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主义;农产品出口

我国作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严重的贸易压力,从近年来出口商品遭遇国外新贸易主义壁垒的情况看,已经涉及到肉、禽、食品、水产、蔬菜、纺织服装、玩具、机械、电子、中草药及保健品。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因为农产品大部分用作食品,以下所提农产品包括食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频频受挫。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由来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源于世界性的贸易危机或者说是价格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已成为普遍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全球性的生产过剩、价格危机在短期内是解决不了的。生产过剩致使贸易中的进出口失去了平衡,各国的进口大量减少,出口极为困难,整个经济链条遇到了严重的障碍。面对全球性的贸易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许多对策。主要有:一是扩大内需政策;二是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同时力争扩大出口。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贸易全球性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构筑起自己的各种“贸易壁垒”。1988年美国国会修订并通过了《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从法律上标志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1.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之名,对外国商品制定过分高于国际公认或大多数国家所能接受的环保标准或制定比本国商品更高的环保标准,即所谓双重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成为贸易发展的障碍。

2.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这里所讲的是狭义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1991年乌拉圭回合文本而设置的世界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

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表现形式是把“反倾销”作为控制进口的有效而便利的手段,恣意滥用,为所欲为。新贸易保护主义运用反倾销战略,将受指控方原本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比较利益优势消除殆尽,彻底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准则。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和原因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首先要用于保障口粮供应,其次要保证饲料粮供应,很多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我国同美国等国家相比在土地密集型产品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多数的资源质量不高,开发利用难度大,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

长期以来,由于耕地与人口的矛盾,我国农业生产以追求产量最高为主要目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盲目引进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采矿业、化工业、造纸业等。县工业及乡镇企业点多面广,科技含量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毁坏资源。城市大型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差,“三废”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甚至蔓延到广大农村地区。造成部分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偏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重金属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动物疫情防治体系不健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使其比较优势无法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相关对策

1.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充分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生产高品质和特色农产品。要积极开发、研制和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为开创农产品出口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优质、专用、高效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优质特色畜禽和水产品专门化品种培育及快速繁殖关键技术、优质高抗专用牧草新品种选育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可控环境农业高效节能生产技术、农业相关食品新型制造技术及产品开发、动植物无特定疫病害生产技术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战略。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主要还是依赖农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这种出口贸易模式,导致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容易受到国外的抵制。应该借助于科技力量,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具有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产品,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较快增长。

(3)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并非来源于检验过程要从生产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我国应参照国外农业生产管理的模式,根据有关国际标准,制定企业的产品内控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套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生产过程来保证农产品质量;按照产品质量管理要求,科学选用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科学改良土壤和改善水质,运用科学方法和检测仪器鉴别产品质量,将农产品质量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2.实施绿色农业战略

绿色农业战略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生产绿色产品为特征,树立全民族绿色意识,进行绿色生产,产出绿色食品,开辟国外绿色市场。

(1)发挥绿色农业战略的资源禀赋优势。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和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禀赋优势。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东部绝大部分地区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尚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

(2)生态农业试点为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多年历史。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多个,并取得可喜成绩。

(3)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综合立法,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与绿色产品指标评价体系和绿色资格认证及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3.积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涉及面广且极其复杂的问题,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政府和企业共同寻找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宗旨与原则,参照欧美等国的商品防卫机制,制定我国的国际贸易防卫法,以法律手段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冯德连.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政府策略的定位与细分.财贸研究.2006(4)

[2]余敏友.欧共体贸易壁垒条例评述.外国法译评.2003(1)

[3]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与21世纪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我国农产品出口反倾销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融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