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评价,让习作情更真文更美
2009-01-28刘玉梅
刘玉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升入三年级正式开始习作,即习作起步。在习作起步时,我将超市模式引入习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习作内容,自由表达,寓导于放,贴近学生的心灵去进行习作引导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让儿童习作成为真情汇聚的晴空。
放开评价尺度,习作没有对与错
常有学生捧着自己的习作问:“老师,我这样写,对不对?”我告诉他们:习作就是学着练习写文章,没有对与错,只有写得较好、很好和非常好的区别。同一篇文章里,有写得很好的地方,也有写得不太好的地方,多想一想,多修改一遍,练得多了,写得好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很多很会写的人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常常告诉学生三句话:写什么都行,怎么写都行,写通顺就行。
在郊游寻春活动后,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自己所看到的美丽春色,但同样的景色,写出来的感觉却大不一样。我没有简单地表扬谁和批评谁,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品评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学生习作,引导大家评说每篇文章的精彩和不足之处,让他们在比较中感悟描写和修改的方法。
由于放开评价标准,倡导自由表达,学生们不仅把对习作的畏惧感化为了兴趣,而且调动了“逞能”争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到有习作任务时,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有一种“露一手”的冲动。
走进学生心灵,流露汩汩真情
言为心声,习作应是心灵的自然流露,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触摸孩子的心灵。在评价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高明的心理医生,敏锐地洞悉学生的心理,让评价成为一剂良药,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之“拨开云雾见太阳”。
真情汇聚应该成为儿童作文的深邃主题。引导儿童及时地捕捉亲情长河中泛动着的每一朵浪花,不仅会使得孩子们的灵魂受到荡涤和洗礼,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真情。习作《小孕妇》描写了小作者回家当了一回不孕妇,在自己胸前绑了七斤重的米袋子。然后描述了自己在上楼梯、做家务、完成作业时的困难。小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
夜色渐浓,虽然腰间的米袋已经摘下,但是躺在床上的我还是辗转难眠。心想:母亲多么不容易呀。我一定要牢记这份母爱,关心妈妈,爱护妈妈,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十月怀胎重,三世报答轻。”
介绍完这篇习作,同学们议论纷纷。我适时点拨,让同学们懂得:要写有滋有味的生活习作,就要参与其中,就要亲身体验,善于表达真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文如泉涌,有的学生写她精心制作的布娃娃被有“洁癖”的妈妈扔掉,她伤心地流泪了,她多么渴望妈妈的理解;有的写家贫如洗的姐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如愿以偿走进大学校园……
宽待真实缺陷,摒弃完美伪圣
学生由于受认识所限,表达可能存在偏颇,但评价时不能武断地否定儿童的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
对于认知上有局限的习作,老师应当懂得写出来总要比捂起来好,因为真实的缺陷比完美的伪圣好一百倍,对于孩子尤其如此。教师如果苛求孩子,将会引导孩子陷入编造、虚伪的误区。只要是孩子的话,我们就应该宽容。针对习作中认识上的缺陷,在批阅习作中常常碰到。对这种情况,我总是采用面批,找孩子个别交流,加以引导,让他们在开始写作时就明白习作就是说真话吐真情,同时指出其缺陷,和孩子共同修改他的习作。其实,由于孩子认识所限,我们不妨留住孩子某些真实的缺陷,随着他们阅历丰富,认识提高,日后一定会得到弥补。
习作评价是语文教师探索的永恒课题,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会发现评价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