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祈愿大法会

2009-01-28尼玛次仁

西藏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赤巴法会八廓街

尼玛次仁

祈愿大法会,藏语叫“莫朗钦波”,又称传昭大法会,在藏历正月里举行,地点在拉萨大昭寺广场,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佛事活动之一,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洛桑扎巴所创办的。宗喀巴出生在青海省宗喀地区(现湟中县),十六岁进藏,游学前后藏,参拜西藏佛教各派著名人物,系统学习掌握西藏佛教各宗各派显密教法。后来,宗喀巴在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了格鲁派,并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时弊,进行宗教改革,严格戒律,加强管理。

宗喀巴整顿、改革西藏佛教的思想和主张,深受帕竹地方政府的阐化王扎巴坚赞的大力推崇。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宗喀巴决定仿效佛祖释迦牟尼,在拉萨建立一个大型的宗教法会,以扩大刚刚形成的格鲁派的影响,同时募捐钱财供养自己教派的寺庙和僧人。

第一次传昭大法会于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由宗喀巴大师亲自主持,西藏历史上最隆重庄严的“莫朗钦波”法会,在大昭寺金色圣殿揭开序幕。上万名僧众,齐声诵经祈祷;信教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进行朝拜供养;许多高僧大德都在法会上讲经办道,宗喀巴除每天带领僧俗信徒念诵发愿文、祈祷经,主持各类佛事活动外,还为僧俗群众讲解佛祖释迦牟尼本生传,即《佛本生经》。

当时法会盛况,据藏学家东嘎教授描述:“十五天中,共施供酥油二十五万九千四百二十斤,青稞和糌粑五十万九千九百斤,干牛肉腔二千一百七十二副,牛羊牲畜折合黄金二千零七十二钱,还有大量黄金,白银,绸缎,法器,盔甲等等。”据说当时十万供果堆积比人还高,十万盏供灯用大鼎盛满酥油,灯芯用最大的毛巾拧制而成,光明灿灿,照耀拉萨全城,佛灯光彩夺目,使得拉萨居民分不清哪是佛灯,哪是天上的星星……

在藏巴汗政权时期,传昭法会的主持权被噶玛噶举派夺取。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于1642年建立甘丹颇章政权。传昭法会的主持权再次掌握在格鲁派手里,法会的内容也有所增加。首先将原来从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的传昭日期改为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为充实格鲁派寺庙的上层僧职,鼓励僧人学经,规定三大寺学僧在传昭大法会中考取“格西”,每年录取十六名“拉让巴格西”,这是最高的格西头衔,近似于博士。

“莫朗钦波”法会考格西,虽然只是排定名次,但规模宏大,气氛庄严。公开考核在大昭寺南侧的“松曲热”辩经场举行,主考台上坐着德高望重的甘丹赤巴和各大寺院的主持方丈,还有本次传昭法会的主考人,有时达赖喇嘛也亲自出席。除了主考喇嘛,会上会下的所有僧人,都有权力向参考者提出问题,或者与之辩论。这种辩论有声有色,非常富于表演性和观赏性。提问的僧人总是将右手在左手上用劲一拍,口里高喊一声:“地!”然后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佛教哲学问题。答辩者如果回答得文不对题,或者口齿不够流利,提问的僧人立刻非常得意地拍起左手,发出一连串奇怪的叫喊。同时,挂住手腕上的佛珠。随着他的动作在空中不停地跳荡飞舞,提问者和答辩者都较上了劲,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一来一往,各不相让,甚至如同摔跤手一样,手舞足蹈地转起圈来。还有这样的现象,辩论一方已经词穷理屈,却硬着头皮不肯认输,另外一些僧人便把他抬起来,在一片嘲笑声中扔进人群中去。

一个僧人名列拉让巴格西,证明他已精通显宗五部大论,在显教理论方面已有很深的造诣,可以担任哲蚌、色拉、甘丹等拉萨三大寺或其它格鲁派寺院的堪布(主持)。假如他想达到甘丹赤巴的高位,那必须进人拉萨上密院和下密院学修密教。甘丹赤巴,是宗喀巴法座的继承人,其社会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藏族有句谚语:如果阿妈的儿子有本事,甘丹赤巴宝座无后门。但是一个学僧要达到这个位置,并非易事,起码要等到耄耋之年。

五世达赖还特别规定了在整个传昭大法会期间,由哲蚌寺措钦协敖(俗称铁棒喇嘛)接管拉萨市政的一切大权。

铁棒喇嘛的任命,先由哲蚌寺四个扎仓(僧院),分成两组,轮流提名。如果今年由洛色林扎仓和德央扎仓提名,明年则由另两个扎仓果玛和阿巴提名。每个扎仓各提五名候选者,呈交给“译仓”(管理宗教事务的机关)。“译仓”上报达赖,达赖喇嘛经过仔细权衡斟酌,拿起印章盖在其中两个名字上,这两个僧人便荣幸地当上了正副铁棒喇嘛。

听阿妈讲,措钦协敖,曾经是让僧俗百姓胆颤心惊的人物。他们走起路来挺胸腆肚,神气十足,手握镂花大铁棒,或在寺院僧众中踱步,或在拉萨街头巡逻,每走一步,铁棒便在石板地上一砸,发出铿锵有力的震响。所有僧俗百姓,赶紧闪向两旁,而且要弯腰,吐舌,作惊恐敬畏状,嘴里发出一些哆哆嗦嗦的声音来。

藏历正月初四,传昭大法会正式开始,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的兰四万僧人云集拉萨城里。大昭寺周围四根巨型经幡旗杆,裹饰着五颜六色的经幡旗和佛像,好比高耸云霄的神剑,在日光城特有的晴空中显得格外庄严和神秘。巨石垒成的佛塔烟囱中,煨燃着吉祥的松枝。乳白色的烟雾弥漫着古城拉萨。大昭寺里传来悠长辽远的法号声……

当太阳刚刚从东方的山顶露出时,大昭寺庭院里,已经排列着上百名身穿袈裟、头戴鸡冠形法帽的僧人,或抬着巨大的法号、或捧着洁白的法螺、或抱着巨大的法鼓,法器骤然响起,与风中叮铛作响的经铃、风铃声交汇在一起,形成奇妙神秘的音响。

教徒们纷纷合掌低首,喃喃念诵经文咒语。大昭寺里的每个佛殿,开始燃点千千万万盏酥油灯,在楼上楼下各个经堂佛殿内闪闪烁烁,给人一种神秘和幽深莫测的感觉。

莫朗钦波在大昭寺内举行。传召期间,每天有六次诵经集会,清早在大昭寺里集体诵经祈祷,然后到大昭寺南侧的广场的辩经场辩经。黄昏前还有诵经活动,天黑时,还有辩经会,自愿参加,这是层次更高的经学考试和辩论。达赖喇嘛在未亲政前,不能参加莫朗钦波,亲政以后,只要有邀请,达赖喇嘛就可以去参加,并在正月十五的白天,要亲自在松曲热会上向三大寺与会僧众讲经说法。传昭大法会的主持者实际上是历代甘丹赤巴。

传昭大法会期间的正月十五日晚上,在大昭寺四周的八廓街上,举行灯会即十五供灯。这是宗喀巴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示现“神变”而举办的。在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上,陈列着酥油制作的各种供品,以示纪念。此后,相沿成习,每年这天,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上,满布着三十多处各类花灯供品,每架供品都用牛皮雕刻着各种图案,并用五彩调制的酥油,塑造成各种佛、菩萨、天女、护法神像和人物故事、鸟兽花草及充满民族特色的各种图形,造型优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灯架高者可达一、二丈,灯架前点燃无数酥油灯。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酥油彩塑显得更加绚丽夺目、栩栩如生。

正月十六日早晨五时许,参加祈祷大法会的僧侣就聚集在大昭寺诵经院举行晨会,诵经祈祷。此时,整个大昭寺又一次法号高鸣,香烟缭绕。当金色的阳光照在大昭寺金光闪闪的金顶上产生反射时,弥勒佛像就被端放在一辆特制的汽车上,开始了绕八廓街一周的迎弥勒佛像仪式。

这时,来拉萨参加传昭活动的十万区内外的僧尼和信徒们,早早聚集在八廓街的两侧瞻仰弥勒佛像。弥勒佛像所到之处,人们双手合十,念经祈祷,纷纷向弥勒佛像敬献洁白的哈达。霎时,整个八廓街香烟四起,法号长鸣。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

责任编辑:克珠群佩

猜你喜欢

赤巴法会八廓街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繁华的八廓街
浅谈话剧《八廓街北院》人物设定
试析藏医药学之六季饮食保健
试论藏医三因学说
八廓街,人文之街
八廓街,节日之街
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
陈水扁“悲情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