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群文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2009-01-27

群文天地 2009年19期
关键词:文化站群文乡镇

刘 露

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跃的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新农村建设在这一阶段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社会再一次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农村,高度关注着农村的发展、农业的成长和农民的生活。农村文化作为农村实际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途径的探讨也成为了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社会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如何,农村群众文化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一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保证。因此,培养农村群众文化人才不仅仅是牵涉农村文化方面的一件具体工作,更是农村文化建设一项系统工程,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也要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农村群文人才作如下探讨。

一、农村群众文化及群文人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生活被戏称“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贫乏。这不仅影响着农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虽然近年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体制、投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离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缺乏。一些乡镇没有独立的文化站舍,许多农村文化站配置就是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枚章子,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和经费,加之乡镇财政状况不乐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大。二是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人才匮乏。近年来,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加之农村文化馆(站)收入偏少,使一些具有文学、美术、摄影等专长的业务人才纷纷弃文经商,能够安心农村群文工作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队伍老化、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差是目前乡镇文化干部亟待改变的现状。乡镇文化馆、站及文化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组织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资源,是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保障,由于乡镇文化站点功能的消退,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匮乏,弘扬良好社会风气的力度减弱,导致一些村庄赌博、迷信等活动开始蔓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出现了不和谐的阴影。

另外,作为农村群众文化的另一支生力军——农村自发组织的演艺队伍目前生存也很困难。尽管它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填补了政府出资送文化下乡以外的农村文化生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农村演艺队伍生存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变,相当一部分业余剧团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面临严峻挑战。农村演艺队伍特别是农村业余剧团发展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新传媒抢占观众群体等大环境影响外,主要原因为:一是缺少人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即使留下的部分青年人也因待遇低等问题不愿学戏,造成业余剧团现有大部分演员年纪偏大的现状。二是缺少经费。业余剧团没有政府资金扶持,从服装到道具,从音响设备到乐器都得自己添置。由于剧团经费不足,只好因陋就简,难以更新灯光、音响等设备,影响演出效果,难以吸引观众。三是缺少剧目。农村业余剧团演出的剧目大多数是传统折子戏,缺乏艺术创新。四是缺少场地。有些地方对农村文化不重视,尤其轻视农村业余剧团。一些乡村舞台被拆了改作它用。五是缺少辅导。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人员等问题的制约,使本应肩负着辅导、培训基层群众文化的乡镇文化馆难以下乡开展辅导、培训农村剧团骨干。

二、农村群文人才培养开发的思考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克服将文化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片面认识和做法。把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农村群文人才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基层文化建设由单纯的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思路:

1、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农村群文人才,必须搞好乡镇文化站的改革,在人员配备上突破封闭式管理模式,根据新农村文化事业的需要,增加乡镇文化站的编制数,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招聘那些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正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到农村文化工作岗位。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文化馆(站)作为农村文化的桥头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着力抓好群文人才培养与开发,完善激励机制(包括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将工作实绩与工资、奖金、福利直接挂钩,增强农村群文人才队伍活力。制定一些有利于人才稳定、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如对一些群文骨干以及有专长、有贡献的老艺人在人事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照顾,减少出现干了大半辈子农村文化工作,不能定编转正,到老还是民办的现象。这样既温暖人心又保证他们安心基层工作,避免出现体制不活,人心不稳,人才流失的局面。

2、大胆起用新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农村群文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人才老化严重,曾经有报道,某市文化局的调查统计,该市所辖的6个县(市)在编的乡镇文化站长中,50岁以上的占34%,30岁以下的没有。因此,大胆起用新人是农村群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举措。在日常和重大群文活动中大胆起用新人,给其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总结。在展示自己的舞台上,一批年轻有为的农村群文人才会脱颖而出,从而把农村群众文化后继乏人变成后继有人,后继喜人。另外,由于职称评审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称评审条件应向青年人才倾斜,对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人破格晋升,为广大的农村群文青年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3、建立培训体系。文化主管部门要把为农村培训群文业务骨干放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定期派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学者下去培训、辅导,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可以选拔一些热爱农村群文工作、有潜质的文化站(或农村剧团)的人员到省市级的对口单位或大专院校进修、学习,并把这种培训模式制度化、规范化,常抓不懈。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人才资源共享。我国目前各地区城乡差别还很大,相对于农村文化人才的短缺,城市里大量的文化人才却不能为之所用,采用人才共享的方式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可以政府牵头,把优秀的文化人才不定期的下派到农村基层文化单位,帮助其策划一些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弥补农村群文人才的不足。还可以开展城市群众文化搞的好的社区与农村、乡镇结队活动,进行传帮带。另外,优秀的民间艺术人才和其他有特长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分期分批加盟到农村群文队伍中来,利用他们的所长为农村群众文化增光添彩。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是,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村群文人才相当匮乏,而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经营者并不缺少,可以请其当顾问、做指导,通过他们为农村群众文化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这样既避免了编制问题的困扰,又有利于农村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

农村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更不是采取一两项简单措施就能解决的。要真正培养建立一支优秀的农村群文队伍,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应勇于挑起这一重担,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积极实践,探索出一条培养农村群文人才之路。

(作者单位:嘉定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站群文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风景图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文化站如何开展对广场舞的推广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