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
2009-01-27莫云
莫 云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 转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观念,实现“文”和“言”的统一
现代语感教学论认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文章的主旨和语境的感悟的基础上的。初中新教材中的选文大都能接近学生的文言文认知水平,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悟,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从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人手,从对“文”的学习中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对“言”的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理解能力,又便于学生学习文言知识。
二、 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需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来疏通文意,记录或圈画课文中不懂的、有疑问的词句,再查工具书来释疑解难,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学会查阅工具书,联系作者的背景材料探究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特色,加深对文章的领悟。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的方法。文言知识有较强的规律性,随着学生学习文言文数量的增加,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在每篇文章学习的后期,或在后面的教学中遇到与前面有联系的语言知识,教师应加以整理、比较、归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发现它们的运用规则,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一条理化,便于今后的提取和运用。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参与文言文课堂学习。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安排好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 重视诵读,增强文言语感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多,缺少文言的认知图式,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不去朗读、背诵,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不断丰富学生的文言认知图式,而诵读正能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诵读一方面能通过言语的内在与外在的不断循环的心理建构,产生更强的心理效果,另一方面可从眼、口、耳三条神经通道作用于大脑,使语言材料更易于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心理痕迹。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提供以下指导:
第一,读准字音。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只有认读正确才有诵读的准确。而诵读的正确又为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二,读准句读。句读即断句,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面上看这是诵读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才能做到诵读句读的正确。
第三,读顺语气。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感是不同的,陈述、疑问、判断、祈使、感叹等语气的传达,就是文章内容情绪的传达。诵读时,从字词运用的色彩、句子的表达重点、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重点。
四、 重视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要对文言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大语文教育环境中继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通多种渠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环境。我们要指导学生不断的从课堂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的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平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
五、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时,应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网络连接着古今,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背景,让时间浓缩于这一刻。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随时调出教学中所需要的补充材料。这样,短短的一节课可以接收比传统课堂上丰富得多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