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2009-01-27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生活化目标

王 刚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3)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主动发展多方面素质。

一、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的知识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目标应该是作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三维目标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理念,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的课程理念,就是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最明确的佐证。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可以说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中的先决条件。

二、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主要的载体。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特点,所选内容应接近学生的生活,以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联系教材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纽带,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从目前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来看,其中很多内容确实是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绿色蝈蝈》等。但是,笔者觉得有的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离当代学生的生活积累太远,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文学作品的创作肯定会带上时代的烙印,所以要让所选教材内容都能体现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点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面对一些经典的作品时,我们如何体现生活化理念,使之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了。所谓教材的生活化处理,其实是指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普遍性的东西,这种普遍性的东西往往适用于不同时代的不同人。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某些学生的生活经历是相似的,或者说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于是教师便着意去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共鸣点”,通过这些“共鸣点”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共鸣中与作家、作品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达到感悟的目的。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虽然学生对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聋子的痛苦缺少切身的体验,但是,我们仍可以从文中挖掘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东西,如面对命运的刁难,面对人生的挑战,我们如何去固守那份生活的信念,如何逆水行舟,使自己的生命在逆境中表现得更坚强与茁壮!这些内涵必将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达到了生活化的目的。

3.拓展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拓展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以使教材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实际。这就为我们从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语文界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认为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是很有见地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此,将课程内容拓展到整个生活领域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4.关注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内的积极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和积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对于一些敏感而又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下获得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可能掌握的生活信息的联系,那么,将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这也是课标中所强调的丰富课程资源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如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关课文中女娲的画像的争论、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的传说等,学生的这些课外知识的介入,使得课堂变得丰富而热闹,学生也为自己或别人的“多识”而沾沾自喜或跃跃欲试,从而引导他们去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学科还借助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运用其课外生活积累的舞台,主要开展的语文活动有:值日小组送每日格言、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会等,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励他们去更加积极地进行积累,重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从而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

5.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应试作文模式,强调四平八稳的“放心作文”,学生作文简直成了八股文,假话、空话、无病呻吟的话充斥了“学生文坛”。作文拉不开差距,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教师不喜欢教作文,作文教学几近成了失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无疑会极大地改变这一状况。它要求写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写学生的真切感受。由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各不相同,他们写出的文章就很难再有雷同,他们就会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爱写作文,而且都是真性情的好文章。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体验、再现、反思生活的机会,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三、 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里的“开放”是指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不追求刻板的模式化的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富有活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创造性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而这一切,都得依赖教学活动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活动方式的生活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首先就必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为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供帮助。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包括生活化的课堂布置,生活化的课堂氛围等。情境,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它的有效利用,必将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已越来越方便。

2. 活动形式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要去设置课程,提出“经验课程”论。经验课程论认为,课程知识与学习者有着重要关系,提出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本质的课程观,并进一步提出实施课程的新的方式:课程应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活动来展开完成,提倡活动课程,并以学生的心理和经验为基础。生活即一连串活动的链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连串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自主地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探讨、去总结,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我们提倡,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至少要有一个活动设计,以活动来带动课堂学习的气氛,以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活动来体现生活化。

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切忌将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离开了课堂就不懂得学语文,离开了课堂就不懂得用语文的尴尬。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将是语文课改中的一条重要的实践途径。

(责编马超勤)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生活化目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