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修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
2009-01-27师轶
师 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快突显出来,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教师专业水平与课改深层次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课堂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课堂中产生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只有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把教学研修的任务落实到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研·修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抓手。
所谓“教·研·修一体化”是指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将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研究与研讨、修习与修行紧密结合的管理系统。这里的“教”是指教育与教学,“研”是指研究与研讨,“修”是指修习与修行。
“教·研·修一体化”既注重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有助于教师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形成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因此,“教·研·修一体化” 是探索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 教育与教学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主战场,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现实起点。研究表明,没有一个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的。优秀教师都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1. 实施系列工程
青蓝工程。为了实现新教师3年“会教”,6年“能教”,9年“善教”,从而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学校可以实施“青蓝工程”。内容包括:师徒结对子,新教师同步练,新教师教学跟踪调研周,新秀评选以及培训、进修、赴先进学校见习等。比如 “师徒结对子”,规定3年教龄以下或首次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拜师学习。学校制订带教教师资格认定的办法,推选德高业精的教师为师傅候选人。被带教教师采用自我申报和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学校给师傅颁发聘书,用协议书约束责任和义务,师徒双方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 5节,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徒弟汇报课评选活动,每学期都要求徒弟写课例,师傅进行点评,在校刊上发表。期末学校根据协议书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听课节数、总结论文等方面进行验收考核,并向全校公开考核结果,以此来推动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
另外,学校还可通过示范教学、学术研讨、学历进修、开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周等活动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可以建立教学创优激励制度,设立教学创优课大赛及网络教学评课奖励制度,如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练赛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冒尖。第一学期以练为主。如教学方面的备、教、辅、批、考、评等基本功训练;解题方面的每周一套的“做题——说题”活动;竞赛方面的与学生同上辅导课活动等等。第二学期以赛为主。比如基本功大赛、说课比赛等。
优师工程。对适应型教师,特别是成熟型教师,学校要注重运用“学习深造、合理安排、精心包装”的培养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课堂教学录像剖析、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即高级教师每人一节课,由市教科所的专家把脉,面向全市,所有学科开放)、校际公开课活动(即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承担2节公开课;校内视导课活动,即组织校内名师对毕业年级,或者某个年级的某个学科的教学进行视导)、校际交流课活动(即组织教师去外地或者支教学校讲学上课)等等,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使他们逐步成为教育行家和专家。
名师工程。针对“高级后”部分教师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状况,学校要求高级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并用于指导青年教师。如可以实施名师工程,拟订规划、制订目标、鼓励高级教师努力成为名师或特级教师,并把它列入考核内容,以延续高级教师的教育教学高峰期,使专业发展结出硕果。为此,可以开展系列活动:名师导航——拜师求艺;思想碰撞——网上评课;催生成果——论文著作;搭台引荐——讲坛论坛。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高级教师每学期都要面向全校开课,保证每周一课,固定教室,各备课组轮流坐庄,每节课都进行录像,放在校园网上进行网上评课,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名师每年都要面向全校开讲坛论坛,就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2. 主备课制度
学习要推行以课例研究为内容的主备课制度。可以全员开课,全员备课、说课、评课。而且要利用实践问题确立研修主题,比如引导教师思考、研讨“评课”、“说课”要求;“优秀教研组的评优标准”等。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如“如何听课评课”的问题,学校可邀请专家进行理念和技术引领,接着在第二周开课,教师运用新学的“听课评课技术”进行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对理论的应用,增强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多种形式开课
为了使全体教师聚焦课堂,促进教学的优化,营造教师潜心钻研、交流共享的教研氛围,学校每学期都要以多种形式开课。如新手型教师的汇报课,适应型教师的研究课,成熟型教师的公开课,专家型教师的示范课,专题研究的展示课,主题类竞赛课等。
二、 研究与研讨
学校科研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的研究与教师团队的研讨两个方面。无论是研究还是研讨,问题的产生来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解决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其目标指向在于通过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教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教师个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个人反思、微型课题研究两个方面。教师团队的研讨包括大教研活动、评价督导两个方面。
1. 个人反思
(1) 录像反思法。即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让教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规划的运行,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互动等,以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这是基于教师个人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反思。强调超越自我。
(2) 对话反思法。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这是立足于教研组、备课组,借助他人之力而提高自身的一种反思,强调借鉴他人。
(3) 关键事件记录反思法。关键事件是指自己认为对自身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次课堂教学,也可能是一次师生矛盾的顺利或不顺利地解决,还可能是一次与专家型教师的研讨,或是看了一本好书,听了一句名言等。要对关键事件反思,首先要对关键事件进行记录。这是一种重视过程,抓住关键事件在更高平台上发展的一种反思,强调积累。
(4) 课后备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就是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5) 写教学后记。即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学后记的具体内容有:①记成功做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②记失败之处,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弥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③记教学灵感。④记学生问题,便于在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⑤记学生见解,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⑥记再教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6)掌握反思的策略。
①新手型教师要注重教学技能的反思。新手型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辅导、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的反思。
②适应型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反思。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等。
③成熟型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反思。成熟型教师已形成适合于自身个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但是,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有大量的隐性的实践性知识没有被激活到意识层次,也就是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成熟型教师反思的焦点是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
④专家型教师要注重教育科研的反思。专家型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的反思。
2. 微型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一个教育教学课题而展开。学校可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年必须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立项课题,课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学校“树型”的课题系列,教师根据分工做好子课题;二是教师自主设计的微型课题,由教师自主选择。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把教学中的问题生成课题,使课题研究小型多样且灵活实用,对确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努力加以宣传和推广。
教师个人的研究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是:问题即课题——发现的问题即研究课题;对策即研究——寻觅问题解决的过程即研究;收获即成果——问题得到解决的收获即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呢?一般可从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中选题,如“讲解技能”的研究;可从教育教学的某个细节处提炼课题,如“试卷讲评”的实践研究;可从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中选题,如“课堂教学高潮点的设计”的研究,一节课必须要有高潮,而且组织一个高潮最佳,最多两个高潮,高潮迭起是一种神化。一节课的高潮点设计在哪个时段呢?可参考如下的经验公式:
(最大点-最小点)×(1-0.618)+最小点=可能存在的高潮时间。
例如,若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则高潮点=(40-0)×(1-0.618)+0=15.28.即第15分钟左右组织一个高潮最佳。
3. 大教研活动
为了推动教师团队的研讨,学校可以项目引领,以区域联校为依托逐层推进学科专项教研活动,即大教研活动。通过区域性教学研讨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扩大优势学科资源的辐射作用,引领教师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完善教学技能。教研组长负责每次主题的制订、活动的召集、活动的实施、活动成果的发布。活动时间和方式由教研组自行决定。活动主题主要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主,确立主题后,进行刨根问底的探索:“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特别强调发挥同一年段、同一教研组和同一备课组集体的智慧,体现“实践—共享—反思—成长”的发展思路。每学期可组织一两次大型的教学研究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使教师开拓视野、经历锻炼,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4. 评价督导
学校要立足于在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的研究为抓手,引领教师的研究行为。比如开展 “问题—合作—反思”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即“实践困难提出问题—学习资料探询方法—合作交流凝聚策略—行为跟进感悟提高”, 每次确定一个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备课组成员提前研究解决方案,备课时集体研讨交流。通过目标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制度保障、评价引领等方式,以个人的主动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内涵的主动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教师之间也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 修习与修行
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使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通过学生后天学习逐渐转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方式,成为这个群体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模式。这一校园文化也包括教师的修习与修行文化的形成。修习是指校本学习,修行是指教学技能训练。
1. 校本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要制订校本学习制度,包括教师自修、专题讲座、书香行动、读书交流等等。如学校要设立岗前培训制度,对新进教师(包括大学毕业新生)开展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讲座和实践活动,制订积分评比制度,对新进教师的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使其通过这些活动迅速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学情,尽早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达到共情境、共目标、共奋斗的目的。
修习与修行促使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教育理论,也对教育理论的功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是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能站在较高层面上,正确地把握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三是能客观地、全面地进行教育评价,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除了必须从软件建设上提供保障以外,还必须从硬件设施上为“教·研·修一体化”创造条件。比如搭建技术平台,构建“数字化校园”;建设电子阅览室,数字化摄、录、演播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闭路电视系统,联网电脑进教室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每个年级配备摄像机、光盘刻录机和视频采集卡,以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使各种教育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教师手中。论文、案例、教案、书籍摘要等也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资源共享,共同学习进步。
2.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使新手型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集中解决某个特定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微格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训前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在训练前结合理论的学习,向受训人员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受训人员对教学技能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理解和认识。
(3)编写教案。每次的培训都有一个小专题,一般只集中培训一至二项教学技能,促使受训人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项教学的基本规范。微格教学的教案与日常教学的教案不同,不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说明所应用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并详尽地说出教学行为的来龙去脉。
(4)角色扮演。就是让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并由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
(5)反馈评价。重放录像,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授课教师和其他受训人员一起就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提问的技巧、板书的清晰程度、对课堂纪律的控制情况、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展开的技巧以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眼神的接触、教师的手势、教室里学生的活动等进行评说,以帮助授课教师找到一种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不断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经验。
(6)修改重教。即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或经学员(受训人员)集体讨论的意见修改教案进行重教,以审视受训人员经过反馈、评价后其教学行为的改善状况。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去完成,教师就是校长实现教育理想的天使,教师也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只有在善待我们教师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会被善待。实现学生的成功,首先要让教师成功。
“教·研·修一体化”为教师的创造性实践提供了发展的时空,使教师的自我发展、人格成长得到满足,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正是“教·研·修一体化”竭力追求的学校文化的目标之一: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能力,顽强坚毅的品质,积极向上的追求。
(责编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