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
2009-01-27牟艳英
牟艳英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而对于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职业学校教育来说,首先应该考虑教学效益,即首先要使教学活动最终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个体需求,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是掌握得好坏、掌握了多少,这是职教教学活动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只有达到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量日益庞大,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比较低落,较难坚持长期苦读。在这种形势下,有效教学的需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教育者孜孜追求的东西。有效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发展性。这里笔者就试着对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加以阐述,以期对中职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一、根据差异发展策略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具有独特性,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倾向。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国际上也出现过各种理论流派,但各自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现在各家教学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照顾个别差异”,“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考虑今天教学所发生的变革,在现有条件下贯彻差异发展的原则,使不同的学生实现各自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向班级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而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情感个性各异,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不仅会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还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比如针对学生差异,在备课时就经过认真考虑,设置不同层次、难度各异的问题,在上课时对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或者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基础分类,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一些较容易的任务,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完成一些相对难度偏高的任务,甚至在进行平时的一些小测验时老师也可以同时编两份难易有所不同的试卷,如翻译一项,程度较好的同学要求汉译英,而程度差些的同学可以只要求英译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分层进行整合,就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充满创意,让学生发展更为全面,这样就顾及到了中间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与后进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真正有所发展。
二、根据体验成功策略创设积极宽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才能
体验成功策略是指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以使主体获得成功体验,强化主体的探索精神,发展主体的自我参与意识,从而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创设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断获得激励、激发和支持性评价,能够使主体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状态下,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体验成功策略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主体的内心需要,从而找到有效的激励方式;要引导主体树立明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从而帮助主体获得成功体验;要正确处理主体的心理挫伤,有效地维持主体的心理平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她)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英语教学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营造一个积极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学习基础是偏差的,他们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已经遭受过相当多的学习挫折,学习的积极性遭受过极大打击,如果老师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立太多的条条框框,严肃有余,民主开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不会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只会消极被动地听讲、记录、背诵,甚至根本不配合老师。由此导致的教学效果会怎样,自然不难预料。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氛围的措施,如:态度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或敬而远之;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不强求学生的思维与自己保持一致,从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课堂上应尽量营造竞争的意识,对于敢说能说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多加鼓励,这样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努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不能只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这样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最近我市职业学校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对每个职高学生采用了学分登记,把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和最后的考试成绩结合起来。笔者由此把学分结合进平时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平时基础较差的同学,笔者在提问时会设计一些切合他们基础的问题,回答对了可以加学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此非常欢迎,踊跃思考并举手发言,甚至出现了抢着回答的现象,大大促进了上课的效率,并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的学风。
三、根据情景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生动具体场景或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每堂课都用,学生也会感到厌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人对新的、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堂课,时间长了学生觉得没有新意,学习的兴趣也就不高了。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经常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简笔画、表演、小组讨论、课外调查、写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过程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一堂英语课成功与否,与一个成功的导入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图片,结合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以及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等展开讨论,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一Unit 1中,主题就是有关朋友的话题,笔者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中的名曲《老朋友怎能忘记掉》,告诉学生这是世界上最适合朋友分别时的乐曲,优美的旋律使学生马上沉浸其中。笔者适时地抛出问题:“你认为你最好的朋友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在新学校希望交到什么样的朋友?”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这些话题,从而成功地引入课文。再比如在高一下册Unit 2“Getting to together”中,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中国古代婚礼的简笔画,不但形象引出了与之相关的新单词,而且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出了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婚礼差异的热烈讨论,再由婚礼过渡到生活中的另一种聚会——生日聚会。上课气氛非常好,真正实现了教学互动。其次,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进行推理和验证,最后得出科学认识。如在Unit 4“Shopping”中,笔者在讲述课文之初,先请了几位学生当超市老板,请他们来谈谈对于超市物品摆放位置的看法,同时抛出问题:“你认为超市经营需要考虑哪些方面?”整节课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不但解决了课文中的问题,还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来思考探究。所以,以问题为中心来安排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为重要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能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再次,教师在课后也可安排学生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在Unit 4“Shopping”中,上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当地的超市实地了解一下超市的经营方法、物品的摆放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四、根据主体参与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参与策略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的态度、程度以及对活动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活动的质和量;充分关注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体参与度低的学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其次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如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引导他们进行集体讨论、合作学习。再次要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情,适时、适量、适度地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个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实际参与和主宰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等。学生作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应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达到一定的质和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获得知识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设计恰当、灵活的各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