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永庆赢在战略上

2009-01-22曹东霞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米店王永庆台塑

曹东霞

富可抵台的“经营之神”王永庆飘然仙逝,92岁的王老奋斗一生,历经坎坷,不仅给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企业文化遗产,这笔遗产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比起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和企业家,王永庆是幸运的。他从创业到离世,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从一个米店学徒成长为一个“经营之神”、“台商巨子”,把一个靠举债起家的小米店发展成为跨行业经营、跻身世界化学工业“50强”先进行列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创造了以战略之谋成就台塑的传奇神话。

敢进善退战略发展

说起文化,那应该是文化人的事。王永庆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他以超乎寻常的战略发展眼光和经营智慧缔造了令人仰慕的产业格局,创造了“学历不等于能力”的典范。王永庆胆识过人,敢想敢干敢创新。1932年,年仅十五岁的他只身一人来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学徒。聪明过人的王永庆凭着好学善琢磨积累的经验,第二年就举债200元,在当地开了家米店,做起了小老板。起初,虽然经营“惨淡”,但他力挺小店,靠品牌服务蠃得客户。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王永庆分析认为,自己生意之所以“惨淡”,是因为经营环境与已不利。隔壁是日本人开的米店,论经济实力,自己拼不过人家;周边又有许多老店铺,他们拥有固定的客户群,自己靠守株待兔,不可能有好的收益。要扭转局面必须主动出击,靠高品质的服务打动客户。于是,他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米上门。对那些暂时给不起钱的顾客,他采用先赊销、后收钱的办法。他帮客户擦洗米缸,收集顾客的基本情况,以便在顾客需要米时及时送货,能收钱时及时把赊账收回。王永庆的周到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米店生意日渐红火。

小富即安不是王永庆的风格。为了争取更多客户,他降低米价;为了既降价又提高收益,他又开办碾米厂,自己买来上好的稻谷,自己加工、自己销售,用“好米不贵”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客户,取得了战略营销的决胜权。

抗战结束后,台湾百废待兴,建设速度加快,王永庆瞅准建筑业大上的有利时机,转向木材经营,稳赚一大笔。当人们发现木材行业挣钱,纷纷投资木材生意、厮杀激烈时,王永庆又战略转移,悄然退出这片血腥味很浓的红色海域,把赚来的钱投向了当时在台湾并不红火的塑胶行业。在这片蔚蓝色的静海中,他以独特的眼光,抓住美国援助台湾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的有利时机,与别人合作,筹资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企业。公司建成投产后,生产顺利,但销售却出了问题,大量产品积压,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合作伙伴认为投资失策,纷纷退出。王永庆变卖财产,买下公司全部产权,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中下了一盘独资经营的险棋。他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生产规模,分摊成本,随后又成立了“南亚塑料公司”直接作为台塑产品的下游加工与销售者,靠低廉的价格增加内销。他认为台湾对塑胶有需求,但困扰在价格上,价格下来了,销路自然就有了。打开岛内市场后,王永庆又在美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在海外拓土开疆,塑胶销量一路飙升,从年产1200吨发展到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王永庆又率先投资祖国大陆,18年累计投资上百亿美元。

“敢进善退”成就了王永庆的战略发展之路,从塑胶加工发展到纺织、石化、炼油、运输、电子、电机、汽车及电力等领域,并涉足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形成多元化生产经营的大型集团公司。

合理合规战略管理

“经营之神”、“管理之神” 是王永庆头上的两顶桂冠。作为台塑集团的创始人和掌门人,台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都倾注了王永庆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台塑偌大的基业,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是不行的。在台塑的经典企业文化中,“合理化管理”是指导台塑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永庆要求管理层“忠于事,孝于亲,敏于行,行于范”。这个“范”就是规矩,就是治理企业的一整套制度。他始终注意将重要事引上制度轨道。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台塑的规矩很多,台塑的成本分析是一个衡情论理的过程,合理化生产方式的基本工具是:单元式成本分析。台塑把单元式成本分析分为五个步骤,一步一个规矩,像布阵打仗,阵脚不乱。台塑的合理化生产方式是一组责任经营制度,有组织、有形式、有目标管理、有绩效核评、有奖励制度。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王永庆战略管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合理性。合理化管理易于让员工接受,更易于为企业创效。

压力激励战略育才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不等于企业家文化,但和企业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永庆是台塑文化的倡导者,更是台塑文化的践行者。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永庆处处以身作则,在位时,每周工作长达100个小时,庞大的公司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如此辛劳,别人还敢懒惰吗?王永庆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有很高的素质,以顺应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趋势。王永庆的“午餐汇报制”看似给主管人员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其实在压力中培养了他们的才干。王永庆的午餐非常简单,饭后便招见公司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听取他们的汇报。由于王永庆对公司的大事小情都了如指掌,所以向主管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而精细,使各位主管感到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动力,迫使他们对自己管辖的范围深入了解,对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和分析,并拿出应对措施。这种压力使台塑的各项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可用之才。王永庆的“瘦鹅理论”也是一种压力学,他倡导员工学习瘦鹅面对困难的态度,忍饥耐饿,等待机会到来,迅速发展壮大自己。王永庆说: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奥妙而有所收获。

王永庆善于管人更善于激励人,他的激励机制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括年终奖与改善奖。另外,王永庆还给干部发一部分公开奖金以外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另一包”又分两种:一种是台塑内部通称的黑包;另一种是给特殊有功人员的杠上开包,数额都相当丰厚。员工们知道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节资捐资战略理财

“勤劳朴实、止于至善、奉献社会、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奠定了王永庆的为人之道和经营之风。王永庆虽然富可抵台,但他身体力行,倡导节俭。在台湾流传着许多关于王永庆勤劳节俭的小故事。如喝咖啡时,他先把奶精倒入咖啡,然后再反复将残留在奶球里的奶精涮出,倒入咖啡中一并喝掉;18年他坚持使用一部车;办公室座椅的皮都磨掉了,他也舍不得换。这个看上去极为“抠门”的富商,在汶川大地震时出手就捐助了一个亿;近4 年,他累计捐资30亿人民币,在大陆兴建“明德希望小学”1 万所,显示出了一个企业家、一个富商极大的慷慨和气度。

王永庆对儿女们的“抠门”也是出了名的。他给孩子们的生活费、学费都精打细算,绝不超支,而且让子女们定期汇报开支情况。他说“节省一元钱,就等于净赚一元钱”。教育子女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以此培养了子女们坚强的意志、智慧的头脑,使他们在事业上个个精明强干。最像父亲的女儿王雪红,靠自己打拼,以数十亿美金的身价长期盘踞“台湾女首富”宝座。

王永庆说:“有了财富,如果不会使用是种负担”。“利己、利人,回馈社会”是王永庆的做人原则,“永远追求,更大贡献”是王永庆的人生目标,他在追求中不仅得到了员工的拥戴、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了社会的敬仰。他把大笔资金用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上。

我国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邓小平、朱基、温家宝曾先后接见了王永庆,并亲自过问他的大陆投资状况,使台塑事业发展更加蒸蒸日上。

有人说,王永庆这个学历不高、知识渊博、能力超强的CEO,赢就赢在战略上。

责任编辑:周华亮

猜你喜欢

米店王永庆台塑
凌晨三点的面试
父亲
高米店北B1
凌晨三点的面试
凌晨三点的面试
Research on inter-satellite measurement technique in high dynamic environment
丰裕米店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