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之我见

2009-01-21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养思维

任 霞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制定的课程方案,特别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众所周知,该《决定》论述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科技和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依靠教育,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还没有实现质的根本性的突破,自身的理论系统还不够完善,操作上也出现了诸多的纰漏,招致各界人士的批评。但是,素质教育毕竟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据社会进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者,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教育部门领导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主张。

既然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是在学校,那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吸取先进的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否则,喊了多少年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又会跑到应试教育的路子上去。

值得可喜的是,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些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措施,正在把越来越偏离素质教育轨道的学校教育往回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化和加快了教育改革。

二、优化教师素质的同时解放教师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如果还用升学率来作为评价教师素质高低或好坏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那么想实现全民族的优良整体素质,大概只能是一句空话。想想我们目前的教师评价制度现状,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教师的自我塑造要求: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一致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言行、为人处世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楷模作用,对学生循循善诱,才能如丝丝春雨般滋润幼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坚守高尚的情操、严于律己,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另外,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必需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他人、作风正派,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博识多闻,修炼素养

教师的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学素养,心理学素养。

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构建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陶行知先生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每一位教师只有潜心钻研业务、博学多才、拓宽知识面,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问一答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博具说服力。

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一名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教师自身是否有教育理论的素养、是否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否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是否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联。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要想成功的实施教育,教育者必须了解所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心理活动的特点,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对于影响不了的心理现象,能够更有准备的对待,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的学习起到最佳的影响。

3.勇于创新,开展科研

目前,我国中小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要想得到解决,也只有联系教育实践认真研究教育科学。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使中小学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由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存在(如高考、中考指挥棒乱打乱挥),单单把素质教育的重担都压在教师肩上,都指望教师去解决所有素质教育问题,无疑是痴人说梦。病根主要不在教师身上,有哪个教师期望去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熬夜完成?有哪个老师期望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督促学生甚至压迫学生学习?教师本身也是身不由己,他们也懂得学生渴望自由快乐的天性,没有教师想违背素质教育理念,而去冒天下之大不违!

三、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1.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素质教育要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改变题海战术的状况,教会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要优化信息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所以如何实现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问题,备受关注,现代教学策略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核心问题来探讨。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教学的存在。因此,学校教育活动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授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致以行”,让学生在爱和尊重中健康快乐成长,既学得必备的知识技能,又形成健全的人格。

2.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一般学生的天性都是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社会的奥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保护,特别要关心和培养爱提“怪问”的学生。这些有怪问题的学生,也许就是将来极富创新能力的“怪才”。教学过程中,要变革旧的思维方式,引导思维流向,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形成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反馈的适时思维链接。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从而掌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辐射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培养锻炼。校方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性活动,通过作文、绘画、音乐、科技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案解答数学、物理、化学作业题,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课一定要遵循趣味性、实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做到精导巧拨。

3.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灵感

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但是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若人受到多一点的刺激、多一点的鼓舞,多了一份信心和干劲,多了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其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功来。如何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如何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呢?必须通过教育。教育工作应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甚至是超长发展,从而达到发展人、提升人的教育目标。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花开遍整个祖国大地!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养思维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