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探索与实践
2009-01-20葛晨光
葛晨光
摘要:舆论引导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必须正视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影响,充分认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的特点,积极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切实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舆论引导;网络舆论;高校;稳定工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落实中央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加快发展、加强管理、兴利除弊、为我所用”的要求,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是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面审视网络发展的现状,充分认识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互联网凭借其虚拟、开放、自由、平等、互动等特点和优势,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多维的网络信息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达到3.38亿人,较2008年年底增长了13.4%;互联网普及率平稳上升,达到25.5%;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青少年网民为1.75亿人,半年增幅为5%,目前这一群体在总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为51.8%;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旧是学生,所占的比例为31.7%。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人类新闻传播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正以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和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与问题。就高校而言,在开放的网络中,任何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和发布者。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活跃和突出,网络正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上各类信息混杂,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容易使他们产生思想混乱。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网络作为渗透颠覆、煽动破坏的重要舆论工具,他们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散布各种有害言论,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正向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增强合力、凝聚人心,负向舆论则可能扰乱视听、混淆是非、影响稳定而不利于社会发展。高校网络舆论作为整个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管理、引导不善,也会给高校和社会带来舆论混乱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适应网络发展的特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不仅是信息时代对高校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的特点,切实增强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舆论形成的突发性和互动性
开放、自由的网络使得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快捷。一个热点事件、焦点问题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社会热点舆论的导火索。一方面,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异常迅速地聚集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另一方面,网民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可以多向交流、相互声援,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2.舆论内容的多元性与真实性
网络舆论话题的确定是自发的、随意的,任何人都拥有选择主题、话题和选择写什么、怎么写的自由,由此带来网络舆论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各种文化现象、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的舆论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立足之地。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交流的匿名性,也使得网民可以自由、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不必担心像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言论不当而受到威胁和报复。
3.舆论发布的随意性与便捷性
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宽广的信息发布平台,公众在对自己所关心的任何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及对他人在网上发布的任何言论,都可以即时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意见,这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公众的评论和意见基本上不需要经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审核就可以发表出来。这种自由、平等、及时、便捷表达言论的方式,无疑对公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4.舆论传播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在网络上,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网上调查、网上签名、博客、QQ群和MSN群等,都是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空间。网民的意见、情绪与态度等,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所构成的庞大的传播网络迅速传播,从而产生强大的声势,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由此,网络也日益成为各阶层人们言论表达、情感宣泄、利益诉求和思想碰撞的重要舆情渠道。
5.舆论演变的无序性与难控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核才能发布和传播,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但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客观准确。而网络传播由于其匿名性和自主性,使把关人的作用削弱的同时,也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失真,使舆论的发展演化常常处于无序状态。同时,网络舆论传播方式的及时、快捷和多向互动及舆论内容的纷繁芜杂,也导致舆论引导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网络舆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必须从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注重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努力为校园网络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准确把握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南阳理工学院把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校园网建设和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为此从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了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由主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整体规划,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二是成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确保了网络的安全与稳定。三是校园网实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主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管理。四是明确党委宣传部作为学校主管校园网的职能部门,并在党委宣传部设立了网络科,以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的新闻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这样,宣传部、网络中心、院办、学生处、团委及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就为网络舆论处于可控状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完善网络设施,为师生提供网络活动的硬件平台
网络硬件建设是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保证,也是做好网络舆论引导的基础。目前,我们学校的千兆校园网主干线已连接到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和子网,并实现了百兆交换到桌面。此外,学校构建了网上教育信息系统。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开展网络教学、课件点播、网上答疑、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广阔平台。学校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建有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中文期刊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等。网上教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网上选课、成绩查询、教师及学生信息的方便查询;招生就业系统为透明招生、考生查询信息、社会招聘人才、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目前,学校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网络安全健康运行
针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南阳理工学院先后制定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网络论坛管理规定》《网络言论纪律公约》《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的意见》《关于做好我院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见》《校园网新闻信息管理暂行规定》等几十项有关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此来规范师生网上交流行为和网上信息审核发布程序,对网络客户端进行认证,同时建立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处理机制,形成了“事先预防、事中快速应对、事后妥善处理”的工作流程。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地对校园网(含论坛)的管理者、维护者开展网络信息监管和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对校园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整顿,以增强、提高网络监管者的责任意识和监管技能。
4.开展网络舆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开展网上舆情分析是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为此,南阳理工学院专门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网络,党委宣传部成立了网络科,20多个部门的专兼职同志负责网上信息调研工作,对校内BBS、百度学校贴吧、各类大型网站论坛、QQ群、师生博客、网站留言板上的信息进行广泛收集,仔细整理分析,找准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及时编印《舆情通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监测分析的结果,供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决策参考。特别是对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党委宣传部组织专人加强校园网舆情研究,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敏锐捕捉一些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通过判断舆情信息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和建议,并组织实施好舆论引导。如去年在南阳理工学院论坛和百度学校贴吧上反映的食堂物价上涨的罢餐信息、抗议达赖分裂中国的声讨信息等,我们都做到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及时进行舆情分析研判,并提出解决方案,使事件得到了较好的处置。
5.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营造网上舆论引导强势
针对网络信息纷繁芜杂、网上舆论阵地争夺激烈的情况,南阳理工学院制定了网络评论工作管理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我院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网络评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内容、激励方式等进行了规范约束;校党委宣传部划拨网络评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对网络评论员进行培训和奖励。从2006年起,南阳理工学院通过选聘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多次召开评论员工作会议,明确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容、要求,先后就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网络评论的技巧对评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向网络评论员发放稿费,对表现优秀的可以考虑授予“优秀评论员”“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网络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舆论引导中,网络评论员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发现、解决问题于未然,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及时提出正确观点,开展正面引导,从而使网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参考文献:
[1]冼季夏.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桑华.高校舆情研究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李静,于明兰.高校校园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J].理论学习,2008,(11).
[4]张毅.网络舆情管理及分析系统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责编: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