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唱名法视唱教学初探
2009-01-18谢新提
谢新提
唱名法的广泛使用,对音乐教育的普及与音乐的无国界交流奠定了基础。据音乐百科词曲记载:用音节表达音阶各级音的唱法称之为唱名法。当今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do、re、mi、fa、sol、la、si作唱名。记得我音乐生涯中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是这么教的:“音乐中的旋律唱来唱去,只有七个音,即唱do、re、mi…”。我们同学是唱着do re mi…逐渐地成长起来的,如今,有的成了歌唱家或演奏家,有的成了职业音乐人,笔者也很荣幸地成了一名职业音乐教师与音乐人。唱名法的广泛采用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对音乐艺术的无国界交流、传播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用固定的七个音节唱音阶旋律,识谱方便,简单易学。同时,唱名法的广泛使用,也推动了各国音乐专业界对本国音乐理论体系的国际标准化改革,为音乐艺术的国际交流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但是,对于专业性强,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职业艺术教育来说,唱名法却又显露出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实际音乐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唱名法”,如欧美常用“la、la、la…”,中国民间常用“郎哩格郎”,钢琴、大提琴等器乐教学交流实践中,也常用模拟乐器发声方式的简单音节来演唱旋律。只不过无唱名法是一种自发的、根据个人喜好、有着很强的专业表现性的自由组合唱名方式,它比唱名法更灵活,更贴近生活,能更好地表达乐曲情感。因此,在以声乐表演(包括戏曲、戏剧表演等)为主的音乐专业群体中进行有计划的无唱名法视唱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视唱训练不是简单的识谱练习,而是一门学习音高、音程、调式调性以及乐曲风格与情感表达的综合演唱训练课程。笔者曾在某戏曲表演专业班的视唱课中做过以下试验: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杨白劳》片断:
由于“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唱名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含义,在学生不知旋律出处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带感情视唱,结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情处理方式,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干涩的 “do re mi……”感觉,很难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视唱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旋律填上相应的歌词,简单地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故事梗概,再请同学来视唱,效果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同样是用 “do、re、mi…”唱。
当同学们内心已经有了那时、那景、那人的情感,尽管每个人的理解与情感表达不同,但演唱表情明显丰富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又作了进一步要求,请同学们用歌词来作有表情地演唱,同学们基本上可以将他们所能够理解的情感融合演唱技巧较真实地表现,个别乐感好的同学甚至将歌曲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无唱名法视唱(唱词)比唱名法视唱(唱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习惯了唱名法视唱的同学要想拿起歌谱就唱词,确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无唱名法”视唱训练以后,才能达到拿起新谱就能够有表情地歌唱的能力。
一、建立语言音节的音高概念,其实文字就是“音符”。为了让所有的歌唱学习者都能掌握并很好地应用这种方法,我们很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语言音节的音高概念,让学生感觉语言文字可以替代任何一个音符来发音,文字就是音符,就是音高,能够出口成音。
1、 一字一音长音训练:从全音符同度反复练唱音阶开始,先用“a”母音,再用“e”母音,然后相继用“y”、“o”、“u”各个母音练习,并逐渐过渡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唱的时候心里只想着母音与音高,不要去想原来的唱名do re mi。此法目的在于用各种母音替代一成不变的“唱名”,逐渐消除学生视唱时对固定音节唱名音高的依赖,建立不定语言音节的音高新概念。
a-
e-
y-
o-
u-
2、 一字多音短音训练:用汉语中的十三辙或十八韵结合视唱基本音程构唱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不断替换母音,要求发音清晰、归韵到位、强弱分明。
a- a- a- a-a-a- a- a-
ia iaia ia ia iaiaia
母音替换练习将是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练习过程,不管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都可以用不同的母音进行练习,或许是“la la la”, 或许是“li li li”甚至还可以用“郎哩格郎”,长音用复杂些的韵母,快速乐曲则可以选用发音灵巧的韵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培养语言音节的节奏感,让讲话变得像唱歌一样好听。生活言语是很丰富的,可因讲话的语气、情绪、情感、场合等不同而抑扬顿挫、变化万千。一个会讲话的人,除了语言词汇精辟、语法组合正确之外,还应在语气重音、语言节奏等方面进行修饰,词汇、语法是骨肉,那么灵魂又在哪里?灵魂就是你语言表达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你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因此,建立语言音节的节奏感是一个歌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我们实现无唱名视唱的必须环节。
1、 纯节奏朗诵:将选好的诗歌或散文按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诵规律,划分节奏,标好重音,然后再根据节奏边打拍子边朗诵文字,注意此时身体一定要放松,可以边打拍边摇头晃脑,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进行歌词朗诵练习。
2、 带旋律的节奏朗诵:纯节奏是平直的视觉效果,相比上下跳动的旋律节奏来说要容易得多,因此,第二步是训练带旋律的节奏朗诵练习。直接翻开歌谱本(五线谱),根据旋律的节奏有情感地朗诵歌词,同样,练习过程一定要全身心放松,身体跟着乐曲节律晃动,注意吐词清晰、重音明确、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情感到位。
通过节奏朗诵训练,无形中促使学生们做了很多平时没做的练习,如:语言节奏、语气重音、语言情感、拼音吐词标准化、吐字清晰度等等,这是一个明显的综合工程,但我们把它融为一体,就是带节奏的朗诵,所有问题一并解决了,从此,同学们讲话也像唱歌一样了。
三、唱出你“心灵”的歌,让你的歌声拥有灵魂。讲到这里,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前面所讲,第一节是音节与
音高训练,目的是培养你语言的音高感;第二节是朗诵与节奏训练,目的是让你拥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良好语感;那么到这一节,我们很有必要来训练你的乐感了,所谓乐感就是当你赋予文字以音高,语言以旋律,歌词以情感时,你对音高、节奏、旋律、歌词等进行全面表达的内心表现能力,是要用“心”去领会,用“心”去融合、用“心”去表达的。
1、 为旋律找歌词(为歌词找旋律):首先从视唱练习中找一条自己熟悉的练习曲,认真理会旋律的内涵,再根据自己对旋律情感的理解,找一段相应的文字按照乐句规律,一句对一句地为旋律填词,边填边唱。注意语言节奏与语气重音等关系,可以用一字一音,一字多音或多字一音等形式,当乐句与语句对不上时,就采用压缩或拉伸的手段进行处理,总之以唱得顺畅,不影响词意表达为好。填词完成后,就认真地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通常情况下,歌词填完了,新歌基本上也会唱了。接下来就是用“心”去演唱你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了,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直到把这首歌的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心。这个练习应从熟悉的歌曲旋律入手,把握由熟悉到陌生、简单到复杂、由平淡到丰富的渐进过程。这种带创作性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分析原作者的创作心理,理会原乐曲的思想表达,并从细节处去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把你自己真实感情融入到新填词的歌曲里,回头再演唱时就得心应手了。
2、 即兴吟唱练习:即兴吟唱自古有之,在湖南民间办丧事有唱“夜歌子”的习俗,演唱者自由组合赞美、叙述逝者生平事迹的文字,以四句一节的形式进入即兴吟唱。在这里,我们把难度降低,先找一段相对熟悉的旋律,照应旋律与节奏,以自己内心所想为歌词(如看了一场好比赛),想到哪唱到哪,首先慢一点,将节奏拉宽,给自己一个思维缓冲时间,以后逐渐收紧加快,做到自由即兴呤唱,注意,练习过程中一旦文字组织跟不上来时,歌声千万别断,直到文字跟上来为止。此法亦可换过来,即先找一段文字,然后看着文字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这种练习最好在一个人的情况下练习,以免因唱不准而受同学打击,失去信心。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脑海里就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节音高转换与音乐情感处理系统,遇到新歌新词时,前后看一遍,分析一下旋律难点,语言重点,情感处理关键点,用心去体会作者要求,最后融合自己的情感理解,此时,你的歌声将充满无穷的魅力。
当然,方法不是万能的,练习过程才最重要。虽然无唱名法视唱对专业教学有一定帮助,特别是培养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视谱能力有独到之处,但是,它仍然是以唱名法为主导的,是唱名法视唱的一种简单化、形象化模式,是对唱名法视唱教学体系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责任编辑:黄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