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的创新与完善
2009-01-16郑春禄耿玉香
郑春禄 耿玉香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归纳性分析,对教育教学系统化是完善顶岗实习环节的根本观点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学”和“做”科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创新措施。
关键词:顶岗实习;完善;创新;系统化;做中学;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郑春禄(1963-),男,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耿玉香(1966-),女,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6-0043-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通过以“做中学”为特征的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年来我们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与“做”科学结合,从培养方案和顶岗实习方案的系统化入手,不断创新顶岗实习措施,完善顶岗模式。
一、当前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
高职顶岗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学中做”为主的校内教育教学的成果和校外实际工作为载体的“做中学”有机结合的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阶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其性质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中企业培养部分。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各专业都设置了顶岗实习环节,管理模式不一,但其共同特征为:一是时间长,一般包括毕业实践阶段半年以上的时间;二是教学环境企业化和社会化,学生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三是学生具有在校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他们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还要作为企业员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享受一定的实习补贴,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能确保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
由于各校的条件和理念差异,顶岗实习的效果不同。通过调查分析,顶岗实习存在如下不足:
(一)缺少顶岗业务训练方案
一般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虽有较明确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但多数的顶岗实习岗位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因此学校没有能力自己制定训练方案,也没有要求用人单位从教学角度制定训练计划。
(二)缺少刚性的考核措施和执行力度
用人单位和学校缺少沟通,尽管在实习协议中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具体管理中形同虚设。学校对学生在校外的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管理,用人单位忽略经济利益以外的人才培养元素,使顶岗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三)实习指导效果不平衡
顶岗实习是“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由于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意识和水平不同,形成了指导效果的参差不齐。现代企业注重培训和指导,但传统企业多数形成“师带徒”的低效模式。
二、教育教学系统化是完善顶岗实习环节的根本
我们认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顶岗实习方案必须系统化,其含义是专业培养方案是整体方案,顶岗实习方案是其中的一个子方案。顶岗实习方案与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其他教育教学子方案必须相辅相成。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顶岗实习岗位就应该是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其他岗位只是权宜之计。教育教学系统化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专业培养方案中其他培养子方案都是顶岗实习方案制定的基础
课程(包括文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限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等)为顶岗(包括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奠定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实训、实习、设计、各种竞赛、各种课外活动等)为隐性知识的丰富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顶岗实习是校内所学的综合应用,是进一步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综合环节。多数院校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完成实际任务(设计、技改、试验、维修维护、项目实施书等)。
(二)顶岗实习是一种工学结合的“做中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因此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采用系统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虽具有员工身份,但主体身份是学生。企业必须配备导师,至少配备师傅。顶岗的实际工作就是教学项目和任务。既然是教学就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有目标就需要考核和奖惩,更重要一点就是要有科学的管理。
(三)顶岗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系统化工程
它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三者关系处理好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关键点如下:
1.实习岗位的选择应以用人单位的岗位为主。传统的顶岗实习往往是学校选择的专业对口、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企业。其优点是便于统一管理和考核,但真正的做到顶岗工作很难,而且绝大多数不能被实习企业留用工作。近几年来,我们改变思路,将招聘用人单位作为顶岗实习岗位,虽然管理有难度,但实现了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真正做到了学为所用。如此顺水推舟,企业、学生双满意。
2.实习管理的难点在于企业是否积极配合。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实施者,企业决定了用人权和学生的经济利益。由此决定企业是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主体,学校必须依靠企业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我们的经验是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初期协议教学和管理措施,以约束双方积极配合,高质量完成实习。
3.实习管理的主导是学校。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其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其多数管理者、技术人员是教育的外行,学校必须自始至终对实习进行主导性管理。我们需要让企业的高层主管支持实习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需要做好企业管理的中层和基层重视学生顶岗教学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岗位的导师或师傅进行职业教育方法的培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企业员工和在校生的双重身份,既要服从企业的管理和支配,也要服从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学校是协调者,也是监督者,更是实习的指导者。学生实习中生产、生活、交通、住宿与企业的关系等问题需要学校协调,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表现和效果需要学校监督,学生实习中学习方法和新知识需要指导。
三、学与做科学结合是顶岗实习措施创新的基础
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可以归纳为“学中做”、“做中学”两类模式,“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线,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的教学过程。“做中学”是指以工作项目或典型任务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训练相关技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CDIO模式和项目课程是“做中学”理念的典型代表,之前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全部推行的是“学中做”理念。顶岗实习是典型的“做中学”模式,它相当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企业培训部分。多年来,我国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趋于成熟,但效果的不理想需要去创新。我们的措施是从顶岗实习的教学规律抓起,既从“学”、“做”科学结合做起,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一)以企业“做”为主体,以学校“学”为主导的顶岗实习指导体系的完善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首位措施
我国不同于德国,双元制的前提是具有教育资质的企业办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和企业师资都经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都能承担教学任务。然而,我国学校教师懂教学,但多数无企业实践经历;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践专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更无职业教学法的知识和能力。尽管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培训导师或师傅,但其职业教学能力水平远不能独立指导顶岗实习的全程(师带徒模式在半年内无法完成合格的指导)。所以学校教师仍需承担学生岗位新知识传授的任务,其形式主要采用学生问,教师答的模式进行。网络通信(电子邮件、QQ、飞信等)、电话等现代通信为这种实时指导模式成为可能。我院几年来采取现代通讯指导学生,并与企业主要指导人员保持沟通。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二)制订科学的学生个人实习计划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措施
顶岗实习中多数用人单位只安排一个岗位或工种,制定该工种(岗位)的各典型任务的课程标准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按照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程序制定课程标准是不可能的,因为几乎一个学生一个岗位。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培训学生制定实习计划(见表1《××专业顶岗实习××任务实习计划》)的简易程序,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阐述制订要点。学生到岗后与导师或师傅共同制定,按任务难度确定实习中的6到9个典型任务,按典型任务填写实习计划,明确企业任务和学校任务,然后发给学校导师。经学校导师、教研室主任审定后,对在校学习中未学过的显性知识安排教师针对性传授。然后将修改后计划发回,经企业导师或师傅认可后执行。
实习计划仅仅是实习的依据和标准,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实习过程科学的执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举例说明根据具体典型任务设计的实习指导方案。通常顺序为:布置任务工作要点分析——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导师或师傅检查计划——导师或师傅要点示范——学生实施工作计划——导师或师傅验收并与学生交流——学生自我评估——导师或师傅总评。只有有了精心设计遵循心理学原理的“学”、“做”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取得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唯.搞好示范院校建设,引领高职教育发展[EB/OL].http://www.tech.net.cn/page,2009-5-4.
[2]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