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
2009-01-16赵志群
赵志群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获得从事一门职业的能力,然而仅靠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尚不足以形成职业能力,而单纯的工作经验积累又会带来眼界狭窄等问题,因此,职业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知识技能学习与相关工作经验获取相结合,是当代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共同方向,我国称之为“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在国际上则更多称之为“现代学徒制度”或“新型学徒制”,这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
所谓“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1983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协会在对当时世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法国的行业教育情况,最早提出了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在德国,这一模式在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teiner)等的努力下发展成为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是一种承接历史并实现了现代理念的现代学徒制度,其强大的培养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为世人瞩目。
提起双元制,大家首先会想到德国。事实上,德国并不是实行双元制的唯一国家,也不一定是双元制实施最好的国家。德国采用了一种“分离式”的双元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由不同部门来承担,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受不同法律的规范,相关机构独立性较强、合作协作困难,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自主性和主动性均不足,这不但成为德国职教制度的重要体制性缺陷,而且也使得其它国家难以直接借鉴德国的经验。
丹麦和瑞士等国采用合作式的双元管理体制,企业和学校在同一法律框架内接受管理,而且在国家和地区层面都有良好的协作和服务制度。瑞士近年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实施了“参与式管理”(participative governance),即让利益相关方(行业、职教机构等)参与到职教的决策过程当中,在地方层面设立工作组,解读和细化新的课程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澳大利亚也是现代学徒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其学徒制涉及的机构远远超出了“校”和“企”的范围。如2004年昆士兰开始实施的“学生教育与培训计划”(Stud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就是一个具有双元甚至多元特性的合作式教育体制,其目的是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提供在真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学习。事实上,没有机构可以独立为学生提供以上所有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因此,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等多种机构共同合作为学生和相关教育人员(教师、培训师、管理人员和相关团体等)建立一种“合作式的”教和学的环境。
澳大利亚还对这一多元合作教育制度的政策性成果(policy outcome)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其目的是:(1)在传统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政策的框架之外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联合教育相关方进行跨机构、跨专业和社团间的合作;(3)在各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4)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活动规划,提供资金并实施;(5)评估相关战略及其实施过程和效果。研究表明,这个信息共享、具有共同语言和进行持续对话的合作机制,弱化了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的学科、专业及组织界线,形成了一个职业教育的信息和新知网络,促进了机构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合作,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体系的交互、资源利用、共享知识和决策能力。
事实上,美国和加拿大也建有现代学徒制度,多数是高中后的学徒制。如在加拿大,学徒、赞助人(雇主或组织)和政府签订合同,学徒除工作外,每周在社区学院上课6-10小时,工资为熟练工的50%-90%。过去由于政府关注较少、缺乏社会资金和雇主支持等原因,北美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并不顺利。然而2007年以后的研究表明,社会和经济界对学徒制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需求。如在加拿大的新型学徒制中,通过企业、中学、高等院校和政府间的合作,学徒在学徒期间需要完成所要求的理论课程。实践证明,很多青年尽管没有学术天赋,但是早期的工作经历,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增加他们对理论课程的兴趣。与对照组相比,参加学徒培训的青年人更加喜欢学校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更明确,自信心也更强。
研究发现,美国和加拿大的雇主越来越欢迎学徒制,其主要原因是:(1)雇主需要高素质员工,希望通过支持社区事业留住优秀青年不离开居住地;(2)减少人员招聘费用和培训成本;(3)由于接受学徒要与当地学校合作,提高了公司的声誉;(4)企业员工通过辅导学徒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验了成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此外,提供中学阶段的学徒培训,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中学学业,降低辍学率,这也调动了政府的积极性。因此,学徒制在北美特别是加拿大正在重新赢得过去半个世纪内所失去的信任。
责任编辑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