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乡土茶

2009-01-15李智红(彝族)

民族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名茶大树茶叶

李智红(彝 族) 

老家人喜欢吃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吃。

中国的茶道,一直有“喝茶”与“吃茶”之说。虽然两种说法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根本的区别,但故乡人还是喜欢“吃茶”一说。大约楼台歌榭,酒肆书廊,红尘市井,讲的都是“喝茶”。只有在野村夫,寻常阡陌,说的才是“吃茶”。 “喝茶”得有氛围,得有音响,得有特定的场所。而“吃茶”则大为不同,瓜田李下,田间地头,都可以是“吃茶”的地方,杯壶碗盏,缸罐瓶瓮,都可以是泡茶的家什。在故乡人看来,“喝茶”一说,总觉得薄了些,轻了些,文绉了些,缺乏分量,缺乏质感,书卷气太浓,小家子气太浓。唯“吃茶”一说,更为接近茶的内蕴,茶的精神,讲究的,是一种从容,一种随机,一种不加修饰的生活常态,甜苦随心,浓淡自便。朴素、简单、直白。

在我的故乡,烤茶吃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功课”。

故乡人爱吃茶,但吃的不是那种用一个玻璃杯子放上茶叶再用开水一冲了事的“大众茶”,而是爱吃一种名为“大树茶”的土茶。故乡人以为,用开水简单地冲出的泡茶,太清淡,太草,太没劲。吃起来既不解渴,也不过瘾。

在我的老家云南永平的大山深处,每到夜晚,一大家子人便围坐在百年不熄的老火塘边,燃起通红的疙蔸火,扒拉出红红的火灰,先将那弥勒佛肚般的大砂罐烧得滚烫,然后放上茶叶,慢悠悠地烤。

故乡人烤茶,极讲究火候。烤得太生,则香味不足。烤得太过,则又焦味太重,得一个人掌罐,专心致志地烤。要把那茶叶烤得焦而不枯,色泽均匀。直烤得茶香四溢,茶叶焦黄,才冲上滚沸的开水。那滚烫的砂罐和焦黄的茶叶,被沸水突然一浇,便发出一声“轰隆”的脆响,有如平地一声沉雷。紧接着便见有一缕缕芳香的茶雾自罐底袅袅溢出,缓缓地四散开去。一瞬间,满屋子里都盈满了清幽的茶香。以如此古朴的烹茶技艺制作做出的烤茶,便是故乡人最爱喝的“雷响茶”。

故乡人烤茶,除了讲究火候,还讲究用水。水是屋后山箐里那四季流淌着的山泉,水质好,洁净,甘醇。烧水用的,是百年的青铜古壶。古朴、浑厚,有一种浓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砂罐烤茶,头道最香,是上上的口味。一般连烤茶人自己都舍不得吃,得用来敬神和孝敬长辈。若有客人在座,得先敬客人品尝。二道茶最醇,也最有劲。得以悠悠的文火,闲闲地煨,慢慢地熬,直到茶汁浓得可以拉丝,才将云南永胜出产的一种白瓷小盅一字儿排开,逐个往盅子里倒上几滴茶汁,算是茶引,再将烧得滚沸的开水一一续上,冲淡,便可饮用。三道茶清淡,但回味深长。

故乡人虽未将茶吃到“文化”的那个份上,但故乡人在种茶、制茶、烤茶、吃茶的一整套简单而朴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散淡和悠闲,同样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乡人吃茶,吃的都是自己种植自己生产的土茶。那茶树也与其他地方的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大树茶。大树茶是制作红茶的上好原料,炒制杀青后的茶叶,可以压制成饼状的茶砖,也可以做成窝头大小的沱茶。爷爷在世的时候,是十里八乡闻名的马帮锅头,半辈子都在做着贩茶的生意,足迹遍及昆明、思茅、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大理,甚至四川的西昌,西藏的拉萨。所贩运的茶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松鹤牌”下关沱茶,也有本地伟龙一带农户土法加工的饼饼茶。因为这个缘故,家里便随时存放着几窝下关沱茶,几饼伟龙土茶。但沱茶金贵,家里平时是舍不得烤来吃的,要来了贵客或平时疏于来往的亲戚,爷爷才会把他珍藏有年的沱茶拿出来,掰一小块,就着通红的炭火,慢慢地烤,慢慢地煨,再慢慢地品。平时,家里常吃的,就是伟龙地方产的饼饼茶,味道自然不如沱茶醇厚芳香,微涩,但回味还是挺不错的。

我一直怀疑,这故乡随处生长的大树茶,应该算是茶叶的始祖,是聪明智慧的祖先驯养栽培茶叶悠久历史的最好佐证。大树茶每棵都有一丈来高,每到采茶的季节,得搭了梯子才能采撷。那些高大的茶树,就栽种在寨子里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每到茶花开放的季节,满树是灿烂的莹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鹅毛雪。我曾在永平南部一个名叫大河沟的地方见到过一棵巨大的树茶,足有两丈来高,树干粗得三人难以合抱。枝繁叶茂,阴凉半亩,号称“千年茶王”。每到采茶的季节,得先围着树冠,搭起一座高高的脚手架。即使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也要花上两天的工夫,才能将茶叶采完。

采收大树茶叶,得选个上好的晴天。采回的茶叶要及时加工,不能让它受焐,要不,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成色。采回茶叶后,先是将灶头的铁锅烧得滚烫,然后将茶叶放进锅里,翻来覆去地煎炒。待那鲜绿的茶叶变得柔软,并且沁出一层细细的茶汗的时候,便铲到一个大簸箕里,趁热使劲地搓揉。然后,再放回锅里爆炒,再揉。这样反复多次,直到茶叶全都成了细条状,才薄薄地摊开在大竹簸箕里,放到阳光下进行晾晒。晾干之后,再放进一个本地烧制的大陶缸里闷装起来,隔年再用。因为当年出产的新茶,若不经过土罐发汗,吃起来有腥味,不是上等的茶叶。

我曾品尝过许多的名茶,什么西湖龙井、铁观音、云雾茶、银针等等。仔细比较,这故乡所出的大树茶,无论吃味,汤色,还是香气,均不在那些名茶之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故乡的这些茶叶就没能成为名茶呢?仔细思量,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故乡地处边陲弃土,古来便属蛮荒寂地,远离中原,故未得到商贾赏识,官宦垂青,名人题咏,雅士赋韵。典型的“养在深闺人未识”。要不,说不定真会成就一品誉满四海的名茶呢!

我不知道故乡人那独特的,名不见经传的“吃茶”,到底算不算是一种“文化”,但故乡那雄山十万,峻岭八千所孕育出的大树茶,所薪传下来的烤茶技艺,也该算是天下一绝吧!

责任编辑 安殿荣

猜你喜欢

名茶大树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大树的日常
大树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大树的梦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便携式茶叶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