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练习前的思考
2009-01-15王莹莹
王莹莹
【摘要】在声乐演唱练习中,声音技巧一直被摆在首要地位甚至被视为全部内容。笔者认为,在演唱声乐作品之前除了考虑声音技巧以外,还有几点需要纳入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看”“说”“听”“想”,这要求我们在演唱前从更高的层面去认真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创作意图;歌词;乐感;智慧
声乐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与其他音乐表演专业截然不同,由于它的“乐器”是声带和其他发声器官,它们是在教者和学者双方各自的身体内,具有非可视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形象思维。然而当演唱作品时 ,这种“跟着感觉走”或是过分追求声乐技术层面的演唱模式往往使许多声乐学习者不知不觉走入误区,甚至限制了他们更长足的发展。笔者有感于斯,因此就声乐学习中在声乐作品练习前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研究与探讨。
一、分析作品
这里主要指接触一首新作品时,在熟悉其旋律的基础上要看它的创作意图、速度标记、节奏变化,甚至是它的伴奏织体等,这对我们对作品演唱技巧的把握和情感风格的投入都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时期社会上的文化思潮、绘画艺术、诗歌与戏剧文学等综合因素都在各自的发展阶段留下了那个时期声乐艺术探索者的足迹。放眼博大的声乐宝库,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题材涉及了情感、生活、自然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艺术审美的一个缩影。因此对待声乐作品单纯的只注重作品本身,片面的注重技巧表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深入探讨它的内涵以及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真正唱出作品的精神。作品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对气息的运用,比如说对于较大的作品我们如何既能全身心地投入歌唱,又能保存实力,留有余地,这与歌者学习声乐的时间积累、演唱经验以及对作品的熟练程度息息相关。速度标记和节奏变化以及强弱标记是不容忽视的,一般在谱面上都已标出,但在演唱练习过程中我们是很容易将它们忽视的,往往随心所欲,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这不仅不符合作曲家的创作要求,也是对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忽略的表现。伴奏织体对作品风格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演唱者有准备的进入歌唱状态,也着实加大渲染了表演气氛,丰富了作品内容。以上这些看似简单又真实存在的内容是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的。
二、朗读歌词
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一书中提到“曲有三绝:自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也多次强调吐字对声乐演员非常重要,提出“以字带声”,“字”是指歌唱中的语言,也就是吐字。
声乐不同于器乐,它不仅用人声这个乐器产出美好的声音和旋律,还要用语言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其中的“情”与“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歌词,而歌词的意义又与语调的印象色彩密切相关。湖南师范大学著名音乐系教师余笃刚认为:“语调的音响色彩是具有个性的表情形态与声音形态的有机结合,是依情感变化而运动着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音响的综合体。”1。在声乐作品中基本语调是由曲作家在曲谱中确定下来的,但口气语调则完全借助于演唱者的再创造。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首歌曲由于不同的演唱者语气感受与表现的不同,以及处理技巧方法的差异,会产生不同情感表现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歌词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大地飞歌》这首歌曲,我们先按照歌词本身的自然韵律朗诵一下,就会发现他的语调旋律性与曲调的语气造型是十分近似的。旋律进行在中高声区,歌词内容是人物通过借景抒情手法对祖国大好河山、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赞美的表露,因此按节奏朗读的时候(也包括演唱时)声调稍立起偏高,语气也不能软弱无力。朗读歌词前我们先找出每句歌词的重点,即每小节强拍所对应的歌词,会发现这首曲调基本上一字一音,近似口语朗诵的语气造型,使生活语调与音乐的主导调型和谐一致,既符合语调的自然韵律,又生动地表达了音乐的语言形象。
将歌词带上语调和语气反复多说,不仅能够更好的表达歌唱者特定的情感和态度甚更能深入把握作品中主人的性格和个性,那么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我们便可遵循对歌词语调、语气的分析将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融入其中,更好的深刻体会以情带声了。需要注意的是朗诵歌词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是带上较高的声音位置来夸张的叙述,带上声音位置朗诵歌词可以帮助歌者打开口腔,进而体会字正腔圆的道理,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比较与练习才可体会掌握。
三、培养乐感
耳是歌唱者的唯一听觉器官,听或欣赏音乐也是一种技巧,一种操作技巧。不言而喻,好的乐感对歌唱者无疑是锦上添花,熟练的听者能够在知觉上掌握较大的音乐织体,如和弦进行,节奏设计、风格特点等,这些深层的感知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这与乐感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多听不失为一种培养乐感及音乐表现力的很好途径。
另外,多听与多想是声乐学习中较好的方法。例如:声音技巧方面当自己演唱时自身听到的与别人听有什么不同;作品处理方面自己唱与别人唱又有什么差异,我们不妨彼此多进行交流。如果说演唱或处理得比自己好,那么好在哪里,应该学习哪一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声乐练习过程中需要缜密思考或是需要模仿的地方,哪怕是小小的一个装饰音或换气的地方也许都是经过歌唱家们精心安排形成各自风格特点的独到之处。
四、用智慧歌唱
学习声乐的学生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每接触一个新作品刚学会旋律都会迫不及待的想大声演唱出来,这种积极、热情的表现欲望和歌唱欲望是好的,但是不理智的。如果将以上诸多因素进行理性分表析后再付诸演唱才是演唱练习过程中最值得推敲、反复斟酌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嗓子,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好的处理手法,不断巩固加深印象,从而避免一遍又一遍无畏的蛮唱,同时我们可以在每一遍的演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唱什么,并有新内容可唱,随着每一遍收获的不同,逐步形成自己日后的演唱风格特点,为声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这种学习过程也会如此地富有乐趣。
很多人喜爱唱歌,在演唱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心理,但是其艺术表现效果大都是平平常常。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想要做到有别于他人的演唱,我们不妨多看点,多说点,多听点,多想点,通过歌唱传达心灵的沟通,真正做到用心去歌唱,从而使我们的歌声受到更多人们的青睐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郑茂平.声乐语音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2]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3]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P.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