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球史观,探究历史教学新理念
2009-01-15於艳
於 艳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往来、国际间的交往不断加强,今天的学子,明天就将投身世界的竞争。社会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树立全球史观,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在学习中,吸取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创造的精华,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人类在发展中所犯的错误并引以为戒。使历史成为我们的老师,真正为我所用。
【关键词】全球史观;历史教学
在近三年的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材由通史转入专题,由中外体系独立变成贯通古今、纵横中西。我们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思考如何才能适应教学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如何才能适应时代对历史教学要求。我认为我们应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树立全球史观,全面认识历史,在学习中,吸取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创造的精华,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人类在发展中所犯的错误并引以为戒。使历史成为我们的老师,真正为我所用。
一、培养全球史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历史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和准绳,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新教材的课程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 通过历史学习,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他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探索新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使命感。
在新教材的编写上突出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理念,新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三本必修教材中涉及了政治专题八个,经济专题八个 ,思想史专题八个。专题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到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甚至涉及到今天社会发展的趋势。现在我们的视野已不能再局限在某一个时期、固定的范围内,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因为某个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文化是我们自身拥有的、热爱的,便以为它要比其他文明优越,这会成为我们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的障碍,所以必须认真地学习、分析每一个专题,并且从中要有所收益。例如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三个专题以政治制度为中心贯穿古今中外,如果我们把它割裂了分析就失去了历史学习的意义,在这里中国的专制与西方的民主、中国的统一与希腊的分裂、中国历史文化延绵不息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被黑暗的中世纪所湮没,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种制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国的统一以及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造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形成了历史悠久不绝的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希腊的民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它所创立的科学体系、哲学思想一直影响到近代,它成为整个欧洲文明的曙光。罗马的法律是罗马帝国的基石,它是罗马不断的扩张保证,它使罗马帝国这一欧洲的奇迹维系了几百年。第三单元主要阐述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以不同的方式,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颁布了法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近代历史上的强国,但他们颁布的法律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通过对比、探究,使学生可以站在全球的高度,自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得失,历史发展的兴衰,从而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进他们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在学习中自觉地汲取有益的营养;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影响及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势中去体会历史进程中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和光明进步的前途;有利于学生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掌握,并能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历史的伟大贡献。说到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避免思想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是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祖国繁荣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已把世界联为一体,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已成为世界的一员。今天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社会制度的完善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国民素质又是这其中的决定因素,今天的学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潜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开了国门,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不断进行着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文三十年,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登月计划的完美完成,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中国的国力,也使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仍属于第三世界,在广大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政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贫困的西部解决温饱还是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即使在城市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我国的资源配置、社会保障、财富的分配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祖国的发展、强大对于国人来讲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们现在的成功经验,也要认真汲取人类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讲读历史的热潮,百家讲坛中阎崇年对清史的解读,王立群解说的《 史记》,还有于丹解读的《论语》、《庄子》等等,它反映了我们已经开始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为今天的社会服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中外对比,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认清我们的不足,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是学生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历史年代、事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事无补,一些源自于书本,考察学生记忆的的选择题、材料题,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收效甚微。在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著作中,他也曾坦率地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死记硬背英国各郡的名称和英国历代国王的生卒年代感到厌烦。”一个历史学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摒弃简单的知识传授,改变课堂上“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需要,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塑造了我之后,就把模型打碎了,所以我正是这世界上第一个‘我,也是最后一个‘我。”今天的学生面对着信息泛滥的世界,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视野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时空,世界近在咫尺,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形成全球史观,有利于激发他们今天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明天他们走向社会。
全球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便于我们在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形成正确的认知。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讲课的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求知是无限,而且伴随终生。所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随着“全球村”时代的来临, 在教学中,只有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但不拘泥于课本”为原则,在尊重学生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实现历史教学从知识性到能力型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