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朴素的艺术风格

2009-01-15唐新赋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唐新赋

【摘要】陶渊明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

【关键词】艺术风格;自然朴素;醇厚有味

陶诗的艺术风格以自然朴素著称。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下面我就浅谈一下陶渊明诗歌的自然朴素风格。

一、 自然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感情流露舒缓自如,发源于真,归乎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非有意为之所能及。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饮酒序》)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1、自然率真的个性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之所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平民生活的率真感情,是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这样他的思想就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他改变了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平等交往的生活中,对农民产生了亲切的感情。

2、自然的感情流露

他能在实践中,在躬耕中体会真实的感受,写下的诗歌也当然是他感情的自然流露。如:《归园田居》其三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人除了流露出躬耕之喜外,还有描写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贫困。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夏日长报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诗作者历述自己从少年以来所遭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过着饥寒贫困的痛苦生活。多大改变现实的贫困生活,从而陶渊明也不无担忧之情。

3、自然的情景交融

以景抒怀,托物言志。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在这首诗歌中陶渊明营造了一个幽静、自由、美好的乡村生活的情境,没有世俗的烦扰,只有“狗吠”和“鸡鸣”,从这个情境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体验到归田后的喜悦之情。如《饮酒》第八首中诗人以青松自喻,众草在寒冬均被冻死之际,青松却表现出格外挺拔。作者的思想感情同青松一样高洁,自然把情感渗透其中,物我交融,表现出和谐自然的风格。所以,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其中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襟怀气度,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

二、朴素的风格

至高的美就是天地自然的本原,质朴无华,不烦绳削。“朴素”即未经雕琢饰染的自然之美。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陶渊明则开拓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美的天地。

1、朴素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现方式

陶渊明的很多诗歌都是采用朴素的开门见山式,没有迂回的感觉,使读者直接能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来,读来感觉自然、亲切。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的“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这首诗开门见山的写了共游周家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周边的环境。

2、朴素的白描手法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他的诗多采用朴素的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

3、朴素贴切的比喻

陶渊明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的比喻,他经常在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坚决的意志时,自喻为菊和青松。如:《和郭主簿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若列”又如“青松在东圆,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诗人除了自喻外,有些比喻也是很贴切的。如《杂诗十九》中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把人生比喻为陌上尘,叹息人生无常。

4、朴素的语言

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朴素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钟嵘《诗品》评价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钟惺的《古诗归》也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都恰当地评价了陶诗的语言特色。?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极其朴素,毫无做作,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

三、朴素、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

关于陶渊明的艺术风格,苏轼有处评述,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看似质朴而有清丽的文采,给人清瘦的感觉而有丰腴的内容。注5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 “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四、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这说明,陶诗给了后代诗人多么丰富多采的艺术营养,他的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陶渊明诗选注》邓魁英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2]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第4节 第30段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略谈秦观闲适诗
水彩画赏析
歌曲《那就是我》艺术风格特征解析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小森林》系列电影幽玄美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