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2009-01-14李玉芝

关键词: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和谐发展

[摘 要] 西气东输工程关系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东西部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这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的建设面临着管道走向与地方发展、征用土地与民众生活、施工与自然保护等对社会和谐影响较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比较集中表现在企业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上。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制定和贯彻了协调多方利益、团结各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造了和谐的工程环境,使工程顺利竣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协调利益;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6-0031-(05)

横贯中国东西部的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多公里、经过10省(区、市),由于管线长、管径大,需要开掘的土地面积大、穿越江河的次数多,加之天然气易燃易爆等特点,就使工程建设与沿线区域地方发展,维、回、汉等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当下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观念空前强化,利益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全体成员生活的各个层面。这项工程虽然有“国家重点工程”、“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下达的工期等强硬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是,如若不能创造和谐的工程环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对输气管道安全的潜在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一、贯彻各方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辞源》中,“和谐”一词被解释为“协调”。早在2000年3月,根据社会的内在发展状况,为了社会的和谐,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将“协调”作为工作职责的重要定位[1]164,确立了工程建设的基本准则。要求工程有关方正确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多方一致的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1]171,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目标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得到有效整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调节利益关系,处理和协调好利益关系,也就把握了工作的重点。[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实践中贯彻了上述思想,他们在与多方利益的协商中,总结出了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多方形成共同利益是实现力量联合的基础,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大型国企应带头以国家大局作为共同利益的纽带,以国家重大工程的特性推动各方增强对持续发展的认识,在认同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扩大共识,解决矛盾,共同推动工程的顺利进行。

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竣工时,胡锦涛在贺信中肯定:“开工建设两年多来,国家有关部门、管道沿线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通力合作、全力支持,”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再次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3]

近年来,国内一些工业企业因发展生产、扩大建设对地方发展、民众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而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较典型地反映了企业发展、工程建设与地方利益的矛盾关系,为此,探索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对创造和谐工程环境,探讨寓经济发展于社会和谐发展之中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不仅关乎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管道”也是中国几代管道人的梦想。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此项工程是提升中国管道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关系到中国管道企业的发展命运;同时管道经过的区域情况、线路的长短等因素与企业投资成本相联系。为了建成国家重点工程,施工方根据国内外管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决定把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反复斟酌思量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的关系,明确了大型国企的性质:国企是国家的,国家是人民的。提出企业要争取经济效益,但必须考虑国家全局和社会的综合利益。大型工程建设要在地方发展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协调好关系,创造工程的和谐环境;体现企业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利益的思想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2月

第25卷 第6期 李玉芝: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设计部门定位的指导思想是:在各种矛盾中选择对企业和地方都有利的方案,设计力求与地方发展和谐。[4]142-150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西气东输管线的走向尽量避开了城镇、经济作物带,并且多次优化。在满足施工最基本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管线的走向选择了沙漠无人区、太行、吕梁、太岳山区,长江、黄河、江南水网水域,从而使施工涉及的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施工的难度因而大幅增加。在管线必经的人居区域,设计和施工部门仍然需要多次与地方政府协商,经过初选方案—实地调查—选址—初设—定稿多个环节。尽管如此,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地方管辖部门又以天然气危险、管道降了地价、地区规划调整、县乡改制等多种理由提出改线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从情感上、思想上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对这些非原则性意见也尽力采纳。事实证明,如果工程方片面强调“国家重点工程”或只顾管道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地方政府争发展机遇、与民众争生存机遇,群众就会阻挠施工或上访,对施工和企业发展都不利。

工程建设方还以造福当地人民为目标,修建了管线的伴行路800多公里,为当地农作物的流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见表1。

二、实施依法、公开、公平的征地和补偿方法

中国土地权属现状是所有权属于国家、管理权属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使用权属于个人,由于西气东输工程临时用地量很大,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的维、回、汉等民族群众多,用地问题很复杂;由于施工期的3~12个月内地表物须清除,施工后管道上方10米内只允许种植农作物的特点,使工程用地与多民族群众的生存利益相关,见表2。

面对如此大数量的用地和拆迁任务,管道专家们说,在国外仅拆迁工作没有3~5年是办不妥的。为了减少损坏地表物,工程方将投资高、适用于大江大河施工的“定向钻”工艺用于江南水网地区,江苏段27处、安徽段7处;全线作业廊带宽度缩减2米,种植地段作业廊带宽度缩减8~10米(大型车辆驶进工地后倒退出来)。采用这些措施节约了临时用地1.600余hm2;节约永久用地400 hm2。施工中还利用弃渣土造地30余hm2,新开绿化地300余hm2

对必要的用地,工程方坚持依法、公开、公平的用地与补偿机制。为此,项目经理部首先抓协调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多级法律培训班,组织结构上在每级行政、监理机构及承包单位中都安排专人协调,制定了用地实施细则,建立了补偿政策和完整的补偿模式及机制。使用地与补偿公开、透明,大宗用地和小量用地的手续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或民众个人。使“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原则在这个涉及千家万户、矛盾最复杂的问题中得到落实,工程建设方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公平、公正的补偿演化为和谐关系。负责用地的干部说:各种经济作物不仅包含着农民的经济利益还包含了他们的情感,协调有两种办法:一是“走上层路线”,补偿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地方政府处理;二是除了合法合理补偿外,还要增加“合情”,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5]9-19

协调人员与施工单位联系,把可以人工开挖的土石方、修建伴行路、维护施工便道等工作交给当地群众做,使他们参加建设、提高收入。让群众受益,加强了群众与工程的感情。此举为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创收提供了机会。例如,气源地克孜尔乡2003年为气源地建设输出劳务1.700多人,收入达160万元。2004年上半年劳务输出费已超过150万元。在中、西部农村还培养了巡线工、阀室工363名。[4]77这些措施扩大了工程建设方与沿线区域群众的共同利益,化解了施工中的矛盾,为建设和谐工程环境奠立了基础。

西气东输工程中采用的补偿办法符合“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要求[6]247,从而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以及国家土地资源委员会等部门的充分肯定,认为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补偿办法“矛盾是最少的、配合是最密切的、协作是最融洽的、进展是最顺利的、工作是最有成效的。”[5]8

在以往的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中,征用农民土地补偿的惯例是将补偿费全部付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但是,这一方式的缺点是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利用信息和谈判地位上的优势,一方面以保护农民利益为由向施工方索取尽可能高的补偿,另一方面,这些部门又往往截留农民的土地补偿费,从而容易引起农民群众阻止工程进展情况的发生。针对这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方式的缺陷,该项工程在征用农民土地补偿方面突破陈规,改由施工企业派专人深入政府部门协调,由施工方直接把征用农民土地补偿费付给当事人,采用民众个人与工程方签协议、打领条等方式,使补偿工作公开、透明,民众直接参与依法补偿程序,增加了补偿的公正性。此举不仅没有发生群众阻止工程进展导致停工事故及上访事件,还出现了群众积极支持工程的事例,用地费用也从预计的40亿,减少到十几亿。

由此可见,“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6]237,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补偿思路和方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工程的顺利竣工也体现了企业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地方发展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企业如何正确处理扩大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事实证明:和谐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协调,求得矛盾的均衡和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目标。扩大共同利益才能转化矛盾,集中力量才能发挥优势办大事。

三、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绿色工程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了环境、危害了民众,导致了社会不安定和局部生态危机的发生,局部的生态危机又导致了社会危机、文明危机。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仍需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情况下,造就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与生态资源的持久、稳定的供给能力,才能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胡锦涛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7]

社会和谐的深层逻辑也表明,人类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构建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辩证逻辑关系。作为大型国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项目起步初期就瞄准了“绿色管道”目标,实施了在全面性上超过以往工程的六大评估,采取公司、国家、国外专家的三级评估措施,控制评估的科学性;建立了管理、监督机构;投资13亿元(占总投资的3.6%),实施了“给戈壁多留点绿地,给动植物一片蓝天”的绿色计划。

在生态保护方面,工程对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合理的避让、绕行。在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将原管线向北平移了200公里,增加了投资2亿元。在水土保持方面投入了7.32亿元,专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完成土石方开挖、填筑以及覆土等100多万m3,实施植物保护措施的面积达1.111.6hm2,恢复耕地5.483hm2,工程沿线仅实施大型水土保护就达6.000处。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1.4%,植被恢复系数为88.9%,林草覆盖率为12.7%,见表3。

在植被恢复方面,首次以沙生植物为主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因地制宜地引种了47种沙生植物。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使用了遮阳网、保水剂、生根粉、PG试剂等先进材料,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在特别的环境还实施了植草方格固沙、土质分层分类回填等措施。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故、重大社会投诉事件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环境保护的规范化管理是创造“国家环境友好第一名”业绩的关键。例如,对工地、生活区的垃圾处理有明确要求;将保护生态脆弱环境修建的“淤土坝”、“节水坝”纳入设计范围;对不同承包商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采用统一的标准;使工程质量与耕地保护、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同步验收,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了大型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社会和谐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是一个各方面和谐的有机整体。西气东输工程率先达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目标,在思路、做法方面为工程建设、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启发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关系和谐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彻底转变发展经济必然要先污染环境的错误观念与行为。

四、建设和谐的施工队伍

西气东输工程施工单位涉及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内外单位和承包商,共计300多家,施工高峰期全线员工达到了3万多名,施工队伍的安全、环保、卫生、职工素质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沿线区域产生影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看,在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诸多问题中,最核心的是自我和谐。只有实现了“自我”(施工队伍)和谐后,工程的和谐环境才能实现。为此,西气东输项目部采取如下措施建设和谐的施工队伍。

一是实施了“人本化管理”的办法。制定了HSE的标准,将安全、环保、卫生、员工素质、思想道德、精神状况、与地方民众的关系等方面纳入HSE标准管理。在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环节确定了50项管理流程,项目部与所有参建单位签订了HSE合同,明确甲、乙方的责任义务。中外合作的监理部门严格控制执行水平,强调实施每一项目开工前的HSE审计制度,先后对8家安全及环境管理不达标的开工申请亮“红牌”。

二是工程安全实施科学管理。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员工有权拒绝不安全施工,执行一票否决制。在全线3年的施工中无死伤事故,参建员工百万工时事故死亡率为0,将当地因素加入后,死亡率为0.027百万工时,比壳牌公司的水平高20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工程健康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原则。实施“事前审计,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工作模式,强化健康监察审计工作,制定了风险隐患削减措施和应急预案。编写了《健康管理办法》、《职业病管理规定》等多种文件。全线各标段都设有HSE健康管理图,标出地方病、传染病类型,风险识别、描述以及削减措施等。取得了重大健康事故为零的好成绩,在大型工程建设施工中彰显了现代人文关怀,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野外群体施工的健康保障体系。

四是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强调“开发人,塑造人”;用人思想倡导“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合理待遇留人”。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新技术电焊工人,发掘员工个人的潜质和特长,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各标段积极开展技术比武、科技创新等活动,为员工的自身发展提供有效平台,充实了工人的精神生活,杜绝了工人工余时间喝酒滋事的情况。

五是将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状态纳入管理流程。党群及企业文化宣传部门在沿线宣传科技、环保、奉献精神,开展高扬党旗活动,战胜了非典疫情、淮河特大洪水、江南持续高温、西北连续秋雨和甘肃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各标段坚持每天施工讲评中由政工干部分析讲评员工的思想精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石油员工与农民工、与地方群众的关系上倡导“献爱心”,以农民工的生活与安全保障为切入点,真诚帮助、爱护农民工,使农民工在工程中真真切切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沿线都有施工队伍捐资救助失学儿童和为当地希望小学捐款、捐物、修路等情况。

六是增强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党和国家领导人、西气东输领导小组负责人、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看望工人,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标段领导重视下级的归属需要、被认可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尽量使组织目标中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例如,在新疆戈壁无人区,整个四标段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项目部安装了两部卫星电话后,确定其中一部专供员工与家人联系。安定了员工的情绪,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各标段还精心布置营地,设置精品书柜、设立书报负责人、配备电视机、VCD机等娱乐设施。在生活区内环境布置上,还大量使用天蓝色和绿色,让具有生命活力的色彩充满营地。

科学化的人本管理,使员工始终获得了经济收入以外的素质提高,员工以优良的素质展现在施工沿线区域,促进了工程与沿线民众的和谐。为了调查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人民群众的影响,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沿线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与具体数据见表4和表5。①

上述内容与数据表明,被调查者中对工程持充分肯定态度的比例很高,说明西气东输工程的惠民性是实实在在的,这项工程正在逐渐发挥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工程建设施工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是积极的,和谐的工程环境促使了公众正确对待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团结了沿线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上支持、参与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大事记[G].上海:西气东输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2004.

[2] 郝永平.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8(6):28-31.

[3] 胡锦涛.给西气东输工程的贺信[N].人民日报,2004-12-31(1).

[4] 孙红,李玉芝.西气东输工程部分建设者访谈纪实[G].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及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档案室,2008.

[5] 杨贵山.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地概述[G].上海:西气东输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2006.

[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7.

注释:

① 参见李玉芝,徐斌,孙红,宋华等人承担、完成的《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的和谐发展思想及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该文件现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部。

[责任编辑:王继洲]

猜你喜欢

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和谐发展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扎实有效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张庆伟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集中力量集成举措集聚动能 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发挥优势写短诗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集中力量减少相对贫困 促进共同富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发挥优势引领农民致富
辩证看待“集中力量办大事”
发挥优势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