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应对危机 合作共赢发展

2009-01-14

集装箱化 2009年12期
关键词:海运港口发展

尊敬的姜大明省长,

尊敬的阎启俊市委书记、夏耕市长,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参加第6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与中外海运界人士相聚和交流。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对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国际海运年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得到中外海运界的积极反响和广泛参与,已发展成为全球海运、港口、造船、金融、贸易等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年会以“应势知变”为主题,探讨如何积极把握市场发展形势,在危机和变化中探寻机遇、开拓发展,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交流。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海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经过60 a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4位,拥有轮驳船18.4万艘、1.24亿载重吨,分别为1949年的41倍和310倍。运输船舶基本实现大型化、专业化,并逐步迈向现代化。目前,我国国际和沿海水路运输航线多达数千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逾条。中远集团船队总运力跃居世界第2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双双进入世界10强。此外,我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 a位居世界第1,水路货物运输量29.5亿t,港口货物吞吐量70亿t,分别是1949年的116倍和700倍,亿吨大港达到16个,大陆有7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

二是海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水运法规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以《海商法》《港口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国际海运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船员条例》等为主骨架的水运法规体系;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船舶运输,鼓励中外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港口业,实现水运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维护市场公平准入制度和竞争秩序,全面放开国内水路运输价格;以国际班轮运输为重点,以运价备案为抓手,整顿和规范国际海运市场秩序,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海运市场体系。

三是海运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目前,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11.4%和45.6%,海运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港口大国和航运大国,WTO海运承诺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外资可独资或控股经营码头业务、船舶管理业务和海运仓储业务,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班轮公司均在我国开辟了业务,从事我国港口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的经营人60%以上为境外经营人。海运业对外开放既增强了我国海运实力,也树立了我国海运大国的良好形象。截至2008年底,我国与世界60个主要海运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海运协定,连续10届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我国海运业60 a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中外海运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交通运输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为中国海运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外海运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海运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海运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航运业和港口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为积极应对危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政府,我国政府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汽车业等产业的发展将增加铁矿石、原油等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为海运需求提供贸易支撑;船舶工业和物流业振兴规划推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给我国海运业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按照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交通运输部陆续出台多项保障措施,促进水运业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底,出台加强运力宏观调控、加强市场价格督查和协调、加大扶持力度等政策措施;2009年5月,提出保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的8条指导意见,重点是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运力结构、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等,对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已经显现,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企稳回升,水运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持续升温,据初步统计,2009年1—10月,我国大陆港口累计接卸进口铁矿石和原油5.3亿t和l.5亿t,同比分别增长28.8%和8.1%;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46.4亿t,同比增长5.6%。

此次金融危机对航运业造成的冲击是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海运业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坚定信心,把握规律,促进国际海运业科学发展。当前世界和我国经济均已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虽然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固,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将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不断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希望中外海运界人士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信心,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实现海运业长期、科学的发展。

第二,坚持开放,深化合作,保持国际海运业平稳健康发展。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这是成功的经验。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将加重危机,不利于经济和贸易的尽早恢复,是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贸易投资市场化、便利化,推动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海运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开放水平最高的产业之一,我国海运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海运领域的对外开放,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欢迎中外各界朋友共同参与我国海运业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中外海运界人士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建设和维护公平、开放的国际海运市场秩序。

第三,坚守责任,务实践行,推动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海上安全和防污染既是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每个负责任的国家、地区和个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航行安全,重视防止船舶污染,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我国政府一贯致力于推进海运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我们将继续加强监管,避免因金融危机降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标准;同时,鼓励老旧船舶更新,优化船队结构,提高船舶防污染的技术条件。我们将继续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开展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合作。我们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配合中国海军的护航行动,保障商船海上航行安全。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在海运安全、保安和环保领域各尽职责,扩大合作,推动国际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祝本届国际海运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海运港口发展
《威海港口》
Fog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