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春雨哺育我成长

2009-01-14薛星北

贵阳文史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坛贵州省教研

薛星北

x

共和国诞生之时,我还是一株稚嫩的幼芽。是共和国的春风春雨哺育着我,把我从一个无知无识的孩童培养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11岁开始学师范,14岁初师毕业实习教书,由于我个子矮小,只好踩着板凳在黑板上板书。从初师到中师到高师,我只求笨鸟先飞。21岁大学毕业,我回到了母校遵义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我没有经受过解放前“教书匠”求职的“六腊之苦”[注],我是在新社会甜水里泡大的。在我从教的38个春秋里,为了报答共和国对我的培养之恩。我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时候我讲话“口吃”,据说只要下雨天讲话结巴时打几记耳光就能改过来,为此我常被父母打得鼻嘴流血,毛病不但没改掉,反而更怕讲话,成了“哑巴”。要教书,“口吃”怎么行?我私下背唐诗,朗诵诗歌,演戏背台词,高声读课文,到河边对着流水练讲话。进入初师后我大胆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意外的得了遵义市中学组第一名,增强了我的信心,逐渐克服了结巴的毛病。在大学、中学执教的日子里,我潜心钻研。爱岗敬业,上课充满激情,写了近两百万字的教学笔记,这为我教好书以及后来能写一点东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也因此得到了莘莘学子的喜爱,再苦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好几次我都有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机遇,然而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愿望鼓舞着我,没有动摇过我的信念。一首小诗记载了我的从教生涯:“廿载寒庠岁月稠,撑篙引渡乐春秋,三尺讲坛勤传道,乐在教坛苦作舟”。

在我与老师们共同从事教学研究的日子里,我的足迹踏遍了黔北的山山水水,深入到百余所学校,听了两百余名教师的课。我虚心向教友们学习,博采众长,与教友们切磋教艺,成了老师们的知心朋友。多年耕耘,只求实干,白天我走乡串校,晚上静下心来读书写作,有时工作到深夜三、四点钟。从教一生,我安贫乐道,孜孜以求,直接教过的学生千余人,还多次为省内大专院校、地县学校作语文学习、教学改革、高中考指导、培训教师的专题报告,听课师生达万余人次。

我深知勤能补拙的道理,30多年来,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与谈远高同志总结的遵义地区教研工作的论文《教研工作的点、线、面》收入了《中国软科学文库》。我主编、合编的专著共28本,达300多万字(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贵州省初中语文补充教材》供全省教学使用,《趣味语文1000向》一书,在香港书展时,得到了充分肯定,香港还买去了局域网的网上传播权。1994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主编的全国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把我作为封面人物向全国介绍,《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也收录了我的业绩。我每取得一点成绩,党和政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1987年我被批准为贵州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首批授予我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1997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贵州电视台以《神州大地贵州人》为题,在“社会大观”节目里连续三次向全国播放介绍我一生的专题片《乐在教坛苦作舟》。学生从北京到广州、从武汉到贵阳、从新疆的河子到南疆的海南岛、从纽约到北京……纷纷打电话向我表示慰问,股股热流涌向我的全身,对我是极大的安慰。当我看到学生陈道毅成了新中国首批博士和在加勒比海岸彼岸的业绩时,当我看到学生黄华童已是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羽琼已是贵州师大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他们已是博士生、研究生导师时,当我看到学生程明亮,梁显泉已是全国、全省名医时,当学生罗强烈编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播放时,我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学生后来居上而感到骄傲自豪,我也真正体会到“乐在教坛苦作舟”的真谛。就在这一年,全国中学语文教研会向国庆五十周年的献礼书《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收录了我的万言教学教研长文《学语文——教语文——研究教语文——我的教学、教研》。在我即将离开教坛的那一天,教友们送来了光荣匾,上面镌刻着“学界常青树,教坛不老松”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热泪盈眶,夜不能寐。我深知这是教友们对我的厚爱与安慰,我也体会到了这一辈子从教的人生价值。一首小诗记载了我当时的心情:“巍巍娄山接云天,滔滔乌江逝不还。莫云花甲芳菲尽,热血满腔涌笔端”。

退休后,我继续在遵义老年大学兼任文学课,还当选为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还被聘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遵义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我亲眼目睹了全省“普九”的成果,各乡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我却感到的是“最美不过夕阳红”、“满目青山夕照明”。

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事业光辉灿烂,人民教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党和国家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任重而道远。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力竞争,人才竞争,多么需要我们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中华民族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增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决心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决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终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以一首小诗作为我对教育事业的必将取得更加辉煌业绩的美好祝愿:“忆昨寻春雪乍消,鹅黄嫩绿染黄梢。风光更向明朝看,定是仙源万树桃”。

注:旧社会,教师每到六月、腊月。便要为下学期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责任编辑:熊源李守明

猜你喜欢

教坛贵州省教研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以梯级荣誉制度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