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六十年环城梦
2009-01-14彭雅骆明
彭 雅 骆 明
有人说,宇宙天体运转了千亿年,始终没有脱离各自运行的轨道,这是因天体运转遵循的是一条无数个圆套着圆的环形路,一层一层,一圈一圈,相互吸引,相互平衡,才始终保持了宇宙的不灭不毁。
天上轨道的大小决定着星球运转的空间大小,城市的轨道大小决定着城市规模建造面积的大小。环城路有多大,城市就有多大,城里人的生活半径也同样有多大。
9月27日,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贵阳的城区面积由解放初期的6.8平方公里扩大至507平方公里。
60年的成长历程,贵阳城被放大了约75倍,这是政府决策者们的梦想,是城市建设者们的梦想,更是几代贵阳老百姓的梦想!
1949年,正月十五绕城耍龙灯
万祥贵(73岁,资深老报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贵阳的城市面积有多大呢?举两个例子。还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从贵阳城区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的最高点是东山,于是东山上就搭了一个架子,如果挂一个红灯笼,就代表有空袭警报,如果挂两个红灯笼。就代表有紧急空袭警报,如果挂一个绿灯笼,就表示警报解除。你想,从不同角度都能清晰地看到东山挂的灯笼,城市有多大可想而知了。还有就是1949年的时候,我十二三岁左右。过春节的时候,贵阳人都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每逢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要绕城耍龙灯,我的父亲是龙灯队的锣鼓手。于是我也混在队伍里面跟着一起游。那时候的路线就是从威清门出发,再到纪念塔,再经过新华路和中华路到大十字再到铜像台(现喷水池),就把整个贵阳城走完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贵阳人其实就已经有了“环城路”的概念,并且以环城东、西、南、北路命名,逐渐形成了贵阳最早的“一环”,但这个环并未真正的紧密衔接在一起。
1960年,“外环路”初显雏形
万祥贵:1956年国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其中一台就被送到了贵阳。那一天,可谓倾城出动,贵阳市民纷纷涌上街道迎接“解放牌”。但那时,贵阳乃至全国各地,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美国产木炭车。由于贵阳道路质量太差,尤其是上陡坡的时候,经常出现马力不足的状况,必须由助手往轮后垫三角木,以防车滑倒退,再顶着难闻的炭粉气味和路上的泥尘,用尽全身力气推车,因此这个人很快就会变成“大花脸”。
大概是1960年,除了尚未修建完工的解放路,新建的北京路、外环城东路(现宝山路)、浣纱路都已经投入使用,贵阳的第一个“外环”初显雏形。
陈秋筑(58岁,油榨街老居民):上世纪70年代初期,
印象很深的是外环路上种有大棵的梧桐树,枝叶繁盛的时候,树木把整条路的上空几乎遮盖起来。可惜后来浣纱路、解放路和北京路中段的梧桐树被相继移栽,只剩下外环东路的梧桐树挺拔茂密。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侄女,小时候喜欢跟着我们在外环东路上散步,她现在每次回贵阳都要去看看那些梧桐树,她说看到了就觉得熟悉和温暖。
1976年,数千市民参加环城赛跑
张森(60岁,贵阳工具厂退休职工):五年前搬家的时候,我从一本书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纸片,仔细一看,原来是1976年,我代表厂里参加贵阳第五届环城赛跑时的纪念券。我们厂是作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三线企业,从天津搬迁到贵阳的,参加环城跑的时候,我就想这贵阳城也太小了,从六广门体育馆出发,沿着喷水池、大十字、文昌路跑一圈,就算绕城一周了。
龚上守(54岁,省汽车三场老驾驶员):我是1978年进的汽车三场。承担的工作任务就是开货车跑长途。经常去的方向是湖南,装载着沉甸甸货箱的大货车,要横穿过贵阳人口最密集的喷水池、服务大楼,再走解放路经油榨街从汤巴关出城。最难走的就是汤巴关,全是凹凸起伏的石头窄路,弯道多,坡度陡。要是下雨天,轮胎打滑甚至翻车都是常有的事。因此那时候从这个方向出城,最少也要一个多小时。还有从三桥出城去遵义方向,也经常出现步履维艰的状况。因为当时只有挨着转弯塘这边的一个车道,沿着河岸修建的道路很窄,大的弯道也有好几个,因此进城和出城方向的车经常堵在一起,密密麻麻的车辆排得像长龙。有一次,二桥那里出了车祸。我们的车被堵在头桥这边,我靠在副驾驶上睡了一个小时大觉,车子居然没挪动半点地方。
1989年,热闹的老西南环线
龚上守:我是常年在开车路上跑的人,因此一条路,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都会立即引起我的注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贵阳的道路建设掀起一股建设高潮。首先发生巨变的是从头桥到三桥,在河的对岸又新修了一条路。这样从三桥进城和出城有了互不干扰的双向车道,贵阳西大门的交通“顽疾”终于得以化解。
孙宁(28岁,市交通学校体育老师):我参加的第一个全市性的体育运动活动就是第18届贵阳元旦环城赛跑。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比赛之前有点兴奋也有焦虑,因为环城到底有多大呢,我担心不能坚持跑完,给学校丢脸。一边跑一边看路牌。后来我知道当时跑过的北京路、宝山路都属于贵阳主城边缘的外环路了。
1999年,环城高速的开端
龚上守:开了这么多年车,贵阳的路真是越变越好。多年前,很多外地司机都向我倒苦水说“你们黔道真是难呀”,但后来,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10年前,东北绕城环线悄悄地建成通车,这条路不仅解决了贵遵路通车后的车辆过境问题,也是一条真正的高速路。
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在贵阳中心城区的边上“画”上一个“圈”。建成一条环城路,是贵阳人多年的梦想。经过多方的努力,1999年建成了从尖坡到笋子林的东北绕城环线,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全长19公里。这个时期,成立了贵阳市西北环线筹建办公室,考虑建设西北环线高速公路,在金竹与老西南环线相接,经雪厂、狗场、水口寺、大山洞到毛庄铺,全长36.9公里,虽然搞了可研报告,但由于当时的财力有限,没能实施。
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从1971开始举行的元旦环城赛跑是我市大型传统群众体育活动中最富特色的一项赛事。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道路交通日益复杂,环城赛跑开始尝试在各区县市分别举行。近几年,环城赛跑比赛路线“移师”金阳新区,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城赛跑”,如果一定要按照贵阳的城区面积来划定比赛线路,那一定是“马拉松长跑”。
2009年,贵阳环城时代的来临
林树森(省委副书记、省长):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建成后,环内面积可达507平方公里,那么贵阳的城市发展空间将得到很大拓展,城市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将大幅提高,这样贵阳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都将迈上一个大台阶。
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环城高速公路建没要“超前运作、齐头并进、交叉作业、倒排工期、分类突破”和“有新的定位、有新的线型、有新的机制、有新的体制”的工作要求,以建成“经济路、景观路、生态路、环保路和廉政路”为落脚点,确保2009年国庆节前全线建成通车,为实现贵州、贵阳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大会:以前从金阳到花溪,就算不堵车,也得花上一个小时,等环高通车后,20分钟就跑到了。而且环高一路无急弯、无陡坡,驾车感觉流畅舒服,再看看路边摇曳的野花、起伏的山脊,简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原载《贵阳日报》2009年9月28日环城高速公路通车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