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背景下苏北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09-01-14徐爱玲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常态化创业教育

[摘要]区域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业人才作为支撑。新形势下经济大环境影响加剧,苏北高校应围绕苏北区域性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苏北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创业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并使之常态化。

[关键词]苏北经济 苏北高校 创业教育 常态化

[作者简介]徐爱玲(1970- ),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国家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52-0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使得原本就紧张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院校,如何应对危机、迎接挑战,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这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高校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江苏省提出了“苏北大开发”战略,苏北各行各业开始了大开发、大建设和大跨越,其中,最难求却又最急需的就是那种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开拓进取、善于自我发展、敢于顽强拼搏的创业型人才。因此,苏北高校应在区域经济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并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模式。

一、苏北经济与苏北高校创业教育

江苏省按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目前形成三大区域,即苏南、苏中和苏北。苏北五市(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5%,面积为全省的52%,但经济总量却明显地落后于苏中、苏南地区,仅接近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经济总量落后,教育发展亦然。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60万左右,到年底可能有150万大学生不能就业,失业率将达到1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二是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的有很多,对新的毕业生就业形成空间挤压;三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因素。

上述分析仅是就全国而言,而苏北五市受经济欠发达影响,对人才需求不旺,加之该地区高校层次较低,人才培养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脱离,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是解决就业的最好出路。目前,苏北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创业的寥寥无几,“等到实在找不到工作,再考虑创业”是毕业生普遍的心态。大学毕业生明知就业难,但对主动创业信心不足,认为在苏北创业无门,机遇难寻。其实不然,苏北地区尽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丧失信心。因为纵观苏北五市的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可以发现,苏北地区虽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高,但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创业的措施,招商引资,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创业发展,经济发展已呈现迅猛上升的势头。

苏北五市经济尽管各具特色,互有差距,但在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个人创业的举措上,基本上都实行“民创民有、民办民营、民富民强、民乐民享”的原则,为创业者铺设了金光大道,是有志创业者特别是苏北大学生投身创业、各领风骚的良机。

二、苏北大学生创业教育常态化的举措

目前,苏北绝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尚集中在学历教育阶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未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办学”。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创业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但还未进入校园。实践证明,只有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对接,苏北高校才有生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服务、为生产一线服务,是苏北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苏北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苏北高校应紧紧围绕苏北经济的发展,在搞好自身教学科研的同时,服务社会,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创业者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现就苏北高校应如何抓住机遇、以区域经济为背景又好又快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使之常态化探讨如下:

(一)咬紧目标

苏北五市高校需将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并摆在重要位置,使培养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创造者;使创业教育真正为市场服务,为创业者服务,为苏北经济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在苏北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很少考虑人才对社会环境的主动适应问题。这种人才观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社会条件下,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但是,一旦劳动力供大于求,它的优越性就明显不足,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将起到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高等教育对其培养目标不作出调整、不树立新的人才观,那么就业矛盾就难以得到实质性的缓解,最终受到制约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苏北高校创业教育应围绕创业教育通识内容,确立苏北高校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满足苏北社会发展需要。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内涵要求为依据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创业教育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观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发展模式。

(二)更新理念

苏北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更新理念。要对传统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否则,所谓的创业教育,仍将停留在现有的初级阶段,一时兴起,然后逐渐冷却改革的热情,最终远离目标。更新理念,其切入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是关键。政府部门及学校领导,要改变原来对高校教育质量成果的评价标准,把教学、就业与创业成果结合起来,并对大学生创业成果单独考评。在学校年度考评中,向参与创业教育的师生倾斜,以激发师生创业热情。对创业教育基地等新的载体,要加大投入力度。与其以后给一些就业无门的大学生发放失业救济金,不如“放水养鱼”,设立创业教育基金、创业奖励基金等,用来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使未来毕业生能自己创造岗位,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形成良性循环。要做到创业教育常态化,在结构设置、教师配备、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方面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创业教育机制。

2.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面对创业教育这一崭新的课题,苏北高校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知识面偏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的“知识”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的就业观念到创业观念转变的“观念”的挑战;还有来自高校教师自身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素质不高的“素质”的挑战。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指出:“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苏北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教师队伍的这种状况难以承担开发创业教育课的任务。所以,苏北高校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造就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要在创业教育这一新的课题上交好答卷,做创业教育的“助推器”。通过教学活动,不是一定要使学生“成名成家”,更是要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充满激情的创业精神。

3.以人为本,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与未来发展方向,要抓住机遇,端正态度,克服浮躁心理,树立创业信心,在苏北地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显身手、献才智。可以肯定的是,苏北大学生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比发达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差。在创业人群中他们属于“精英”阶层,政府和学校完全可以信赖他们。

(三)因地制宜

如前所述,苏北五市经济状况与发展重点各有不同,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空间都很大,都有后发优势。所在地高校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特点、发展热点,紧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连云港市正抢抓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全方位拉开“一心三极”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综合大港,“一纵一横”“T”型产业走廊建设的框架,掀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在此过程中将创造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和越来越大的创业空间。最近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连云港召开,很多台商看中了这片投资热土。目前连云港港口和台湾港口已直接通航,有很多的领域等待开发。这些都对连云港市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大学生创业机会多多。另外,整个苏北地区高校都可以在新农村建设、绿色环保、物流、旅游等方面大做文章。

(四)手段多样

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苏北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一切从苏北实际出发,要有现实性、可行性、前瞻性。苏北高校创业教育要有创新精神,既讲究实效又要有持续性。以此为目标,苏北高校可利用自身资源,在创新上多下工夫,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

1.一般课程设置。创业教育课的学科性质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基于理论的基础作用,完善创业教育课的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第一步。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创业的基本理论、创业者的素质、创业经营管理,等等。如开设“创造学原理”等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创造学的知识和理论。另外,在一般课程设置上还要增加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知识课程,如经济法规、 金融、保险、税务、人际交往等课程,使未来创业者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能力,最终成为复合型创业人才。

2.专业课程渗透。苏北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全面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苏北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创业教育的一般课程,还必须进行专业课程的渗透,必须深入研究各学科的特点和功能,结合各门专业课和职业技术教育课渗透相关的创业教育内容。苏北高校各科教师都应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课程观,将创业教育课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在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宣传众多创业者的风范和改革家的事迹;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以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设计和发明家的创造智慧、意志等内容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结合政治课的特点,渗透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专业课程渗透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和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纳入创业教育内容;挖掘基本概念、原理、观点、方法中的创业教育因素,结合创业教育案例,进行启示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创业教育活动,从实践中学;结合相关时政进行创业教育。

3.构建创业教育的综合平台。学校可以以专业为依托,在校内设立创业园地,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必备条件;鼓励学生跨年级、跨学科建立创业团队,以培养团队精神;开设系列创业讲座;举办与学生创业有关的创业竞赛、评比、奖励等活动;学校网站开设“创业网页”、传播市场机遇和创业信息,让学生发挥创意,交流心得。大学生中蕴藏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是不容低估的。

4.请进来,走出去,注重实践。学校可经常举办创业专题讲座,如创业和风险投资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题讲座。也可以请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传经送宝,交流创业经验,增强感受,鼓舞创业信心;也可以主动选择与当地企业结成创业教育“对子”,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参加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创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争取企业在创业教育资金上给予赞助。这对企业来说,也是选拔创业人才的好机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5.注重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要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创业难、难创业”的恐惧心理,在危机、压力和机遇等方面要增加透明度,还要采取倾听、认知、疏导和激励等方法,使大学生既对创业充满信心,又不畏惧挫折。可通过选取创业名家的事例引导学生,在苏北各地,成功的创业人士大有人在,邀请他们现身说法,更能使大学生体味真切。如连云港的“水晶之王”“硅化工大王”、徐州的“维维集团”等创业者,都是大学生投身创业的榜样。

6.五市联动。苏北五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各具特色,要把五市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和经验综合利用,也要发扬“团队精神”,打好苏北高校创业教育的“团体赛”。为此,可经常举办校际交流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共同把苏北高校创业教育推向新的台阶。

总之,苏北高校创业教育有难度,也有压力,现在正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的时刻。可以相信,只要努力实践,假以时日,苏北高校创业教育这一新的课题,将会在苏北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沈超.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

[2]徐新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3]张剑英.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4]阮汝红.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3).

[5]贺旭.关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6).

[6]朱长风,厉伟,冉进财.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J].江苏教育,2006(4).

[7]刘影.论构建与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常态化创业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