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9-01-14周霞王朝晖
周 霞 王朝晖
[摘要]动漫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当前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对动漫的内容、思想倾向做正确分析,自觉抵制动漫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动漫文化中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动漫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 影响
[作者简介]周霞(1971- ),女,湖南长沙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上海200235)王朝晖(1972- ),男,湖南娄底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上海201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动漫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0709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74-02
“动漫”是动画(cartoon)和漫画(comic)两种相似艺术形式的简称,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其传播媒介包括动漫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视频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动漫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形式,统领着年青一代的文化消费,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
根据“动漫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极其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在上海的大学生中,100%的同学都表示接触过动漫产品,其中,83.8%的同学表示是在上小学之前看动画片时开始接触动漫。在访谈中,有许多同学表示动漫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抽样调查中,当问及对动漫的看法时,7.6%的大学生表示“现在仍然非常迷恋动漫”;有78.7%的同学表示“喜爱动漫,但未达到迷恋的程度”;11.8%的同学认为“一般”;只有3.2%的同学认为“动漫太幼稚了,不喜欢。”①虽然真正的“漫迷”相对比例不是很高,但喜爱动漫的同学仍然占了大多数。
文化是人创造的,而一旦人类创造了文化,这种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塑造和改变着人。在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动漫文化既是新形态的文化,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综合艺术。②当代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动漫文化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动漫文化深入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因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一、动漫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动漫可以起到心理减压、愉悦身心的作用。当前,许多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的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动漫可爱清新的画面,夸张搞笑的语言,能有效缓解因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导致的不佳情绪。动漫包含的内容广泛,如社会的热点、趣味、流行趋势等,这些内容动漫都用诙谐、幽默、易于被人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获得更直接的快乐。在访谈中,有些大学生表示:不要指责我们患了“儿童期延长症”,我们看动漫,只是希望从“压力舱”里逃脱出来,只是希望自己过了20岁时,还有一点童心。在抽样调查中,有78%的大学生认为动漫可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开心娱乐;30.9%的大学生认为动漫可以满足自己心灵的某种需要;25.1%的大学生认为动漫人物完美,是最佳追求的偶像。
动漫可以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动漫在调节大学生心理失衡、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以促成他们顺利完成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为大学生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提供实践空间。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身份、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大学生虽然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但对未来可能担当的社会角色存在多种美好的想象。动漫文化的虚拟现实为青年提供了很多的角色扮演机会,满足了其体会和尝试各种角色的需求。
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扮演的实践机会,但现实社会的环境限制了他们角色扮演实践的空间。在动漫游戏中,大学生可以尝试扮演现实生活不能扮演的社会角色,如大侠、美女、英雄、强盗等。
3.动漫文化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动漫是大学生可以随意挥洒想象力的载体,其中也包含大量的知识和文化信息,许多人类能够想象的东西,都可以在动漫作品里体现,如科幻片。当学生们大量接触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动漫作品时,在潜移默化中也了解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动漫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历史、科技、军事、文化、艺术无所不涉。动漫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丰富多变的情节、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了大量信息,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想象力,启发了思维。
二、动漫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国外动漫作品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那些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动漫作品,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一些披着“动漫”外衣的色情、暴力作品,也进入了中国大学生的视线,这些作品诱导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感官刺激,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1.动漫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青少年迷恋动漫,因为动漫文化是后喻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这是对传统文化权威的逃离;动漫中的流行语,是对传统知识权威的解构;红绿染发外加超大码T恤和直筒裤等嘻哈风格是对传统审美权威的背叛。动漫的特点是平面化,没有崇高的追求,在动漫作品中,理想主义受到冲击,英雄主义受到冷落,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忽视。个性叛逆、不拘一格的人物成为新动漫的偶像,如史努比,一只又懒又喜欢管闲事、常常语出惊人的小狗;蜡笔小新人小鬼大,调皮好色。这些满身是缺点的人物,把崇高与理想从高高的云端拉下,展示生活的平庸、琐屑和人性的缺陷、瑕疵,用调侃来规避崇高和理想。青少年对权威的不合理解构,可能导致对政治本身的解构和政治责任感的淡化,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
2.动漫文化容易引起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动荡。道德价值观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大学时代是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稳定性差,很容易受到影响。现在有许多动漫游戏都是以暴力、色情等特征来吸引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偏向,走向异化。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动漫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动漫文化打破了传统,动漫作品中宣扬的格斗、色情、暴力,提供了一种“即使犯了罪也不需坐牢的环境”,使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感和信任度降低,诱导他们做出了一些不道德行为。
第二,动漫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公德意识是人的社会性衍生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人类的和谐共处、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德意识是一个重要指标。“有一点点缺德”是近年来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如小心眼、成天想入非非的樱桃小丸子;故意使坏、说话没遮没拦的蜡笔小新,等等。当学生们接触这些动漫作品时,其幽默的话语、画面掩盖了其中所流露的消极情绪。
3.动漫文化造成大学生人格社会化的缺失。动漫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与动漫人物长期接触,对动画人物的态度、话语、行为、穿着的模仿,易使大学生产生对角色的认同,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虚拟世界中,将会影响人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造成人格障碍。当动漫占据了大学生的全部心灵的时候,就会对心灵以外的事物漠然视之,厌烦现实中各种的活动,以至于他们生活懒散,玩世不恭,甚至失去自我。“人格主要是文化塑造的。”③人格不单纯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中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行为的倾向,塑造着人格。动漫对大学生性格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动漫能形象地表现人们的快乐与悲伤、轻松与紧张、爱与恨等情感,大学生对情感的体验来得较快又比较强烈,他们很容易沉溺其中,深受影响。
某些动漫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虚拟世界较为真实,只是其中的一些暴力被虚拟化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没有了真实的受害者,这就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大学生沉迷于这些暴力动漫中,难以分辨真实生活与媒介情景之间的差异,导致他们心智上的迷失,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混淆。
三、对策思考
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肯定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动漫,使他们可以正确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1.引导大学生对动漫的内容、思想倾向做正确分析。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接受动漫所传输的思想文化意识。对是非不分的、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漫要予以抵制,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大学生对动漫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增加对动漫作品的理性分析,学会辨别是非,避免对动漫盲目的迷恋,由被动接受动漫信息转化为有选择的主动求知,帮助他们提升境界。
2.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动漫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我们不能否认动漫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各国文化和民族的差异而带来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给大学生带来了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上的两难。如日本动漫中有很多作品充斥着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作风,这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动漫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3.引导大学生在动漫文化中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在互联网的急剧扩张和动漫文化火爆的形势下,简单重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新情况、新变化,这就要在继承原有方法精髓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迅速、高效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动漫等手段,开辟传统与现代的接口,增强时代感、时效性。同时,针对大学生受到动漫文化中一些虚拟和理想主义的因素影响,要弱化理想与现实评价之间的矛盾,提高大学生理性判断和理解能力,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
[注释]
①为了了解动漫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动漫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大学生接受动漫文化的情况展开问卷调查。这次共调查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五所学校的学生,以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8份,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调查时,教师不做任何导向性说明,由学生独立填写,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接受动漫对他们多方面的影响。专题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以上学校动漫社团中20个“漫迷”同学的访谈,获得了一些抽样调查无法获得的信息。
②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98.
③韩庆祥.哲学的形态——人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5.
[参考文献]
[1]马钦忠.卡通一代与消费文化[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顾晓鸣,李叙.流氓兔·动漫时尚的文化解读[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
[3]石勇.动漫文化: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4]赵海霞.卡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5]黄胜利.动漫:青少年脖子上温柔一刀[N].中国经济时报,200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