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9-01-14管红星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问题

[摘要]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考查学生政治信仰的标准模糊以及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不稳定等现实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政治信仰教育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管红星(1971-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政与教育管理。(江苏南京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67-03

高等学校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高校也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不断增强党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开展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仰,指向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它集中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高度信奉和尊崇。信仰往往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价值标准和最终走向。政治信仰是个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政治认知对象的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与其认知相一致的、行为倾向的综合的认同体系。政治信仰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倾向构成。当前,在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中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政治信仰,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包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追随;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的认可与支持;能够为国家和集体利益做出牺牲的勇气和决心;等等。政治信仰及其体系的建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根本因素之一,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生理和心理发育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渐趋成形的关键时期,能否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意义深远。

高校开展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主要内容为“四信”,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笔者通过梳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年至2008年收录的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政治信仰状况相关的文章,结合近年来笔者调查与访谈情况,概括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两个主要特点:

1.政治信仰的主流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当前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信仰且他们的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具体表现在:(1)肯定政治信仰的引领作用,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普遍认同,高校中的许多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2)赞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信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3)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务实,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比较明确;(4)推崇榜样,对党的形象和身边党员给予充分肯定,党在各个关键时期的英明决策和果敢处断,使他们深受鼓舞。

2.政治信仰存在复杂化、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社会生活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同时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引发了高校学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与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虽然目前高校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仍占绝大多数,但我们也要看到仍有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有的学生想加入民主党派,个别学生偷偷信仰宗教,信仰多元化已客观存在;许多学生认为入党有利于自己将来从政、升迁,许多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个人主义较严重,追逐个人名利,信仰的功利化倾向及其危害也已显现。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的明确性、纯洁性、坚定性欠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仰模糊、信仰迷失、信仰淡薄和信仰扭曲的现象,亟须进一步加强引导。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方面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高校在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相应采取了种种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目前高校学生政治信仰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言,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政治信仰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虽然当前各高校针对青年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信仰教育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和长效性欠缺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针对性不强,这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高校对学生入党前后的政治信仰教育缺乏连贯性,存在脱节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甚至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表现还不如入党前,没有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2.考查学生政治信仰的标准模糊。许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反映,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考查学生的政治信仰,缺乏具体的标准,如何验证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洁度、坚定性以及信仰的忠诚度、可靠性,如何考查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是否真懂、真信,如何考查评价发展对象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号召力,等等,成为难题。

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从事党建工作的教师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许多高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师流动性大,专职辅导员人数太少,任务重、要求高与师资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愈加突出,有些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连学生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都不能一一过目。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反映,基层党务工作者在职称评定、晋级晋职等方面往往不如专业课教师,客观上存在受歧视现象,这些教师工作中缺乏光荣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加之平时培训较少,发展出路不宽,队伍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大学生历来是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群体。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5月2日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应高度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引导他们与党同行、与时俱进,这对于切实增强党对高校学生信仰的吸引力,推动党的事业持久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对青年的吸引力。为此,高校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在学校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工作的实际成绩来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坚持把德育教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校党建工作首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武装党员,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鼓舞党员,教育和激励他们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影响和感染其他非党员人员。三是要在抓好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下岗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宣传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对党的信心。

2.重视信仰问题,加强信仰引导,坚持政治信仰教育的导向性。对于目前高校学生中出现的政治信仰多样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以及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实用主义思想,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辩证分析,看到这是社会现实在高校意识中的必然反映,既不能把“功利化”简单地等同于利益的私欲化,从而全盘否定其中的合理成分;也不可把“功利化”当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器,降低政治信仰的纯洁度和严肃性。重视信仰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引导,一方面高度重视和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及时选树一批优秀典型,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化功利为动力,提高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舆论宣传和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思潮,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增强政治免疫力。

3.丰富教育内容,完善理论体系,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注意其内容稳定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要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学中不发生根本变化,提高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准确度与严肃性;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对学生进行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补充,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增强了说服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用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教育广大师生,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学科教育与事实印证相互交叉融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政治信仰教育体系,使政治信仰教育在多元化、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客观现实里扎下根基,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

4.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实践途径,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许多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要继续坚持,并不断进行完善,如三级党校培训制度,理论社团建设和“青马工程”,党员坚持在公共场所佩带党员标志等。二是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政治信仰教育形式,如利用网络平台、参加社会实践等,以保证其吸引力和实际效果。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政治信仰教育与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同时,可以创设实践平台,如设立网上论坛、信箱、热线电话、咨询日等,邀请专家经常与学生就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的疑惑进行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5.强化后续管理,坚持跟踪制度,保持政治信仰教育的长效性。政治信仰教育是一种作用于学说的思想的教育,而人的思想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甚至会出现较大反复,因此政治信仰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应该立足长效,经常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尤其要重视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强化后续管理,巩固教育成果。对新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深化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巩固入党前的政治信仰教育成果;对于其他党员,要通过开展 “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不断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二是要严肃党内纪律,纯洁党员队伍。加强基层党支部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思想认识上的松懈和不足。对入党后思想松懈,不能履行党员义务,破坏党员形象的,要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处理。三是要坚持跟踪制度,形成教育合力。把学校政治信仰教育阵地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通过完善跟踪考察和信息反馈制度,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全社会形成“大网络”,以保持政治信仰教育的长效性。

6.开展理论研究,探索实践标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体会,在思想内部进行反复的分析、综合、比较,逐步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共产主义信仰。二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在交流与实践中了解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判断情况,考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运用水平。三是帮助和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又要注意了解他们对待失败、挫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行为习惯,考察他们的意志力和坚定性。四是把政治信仰教育融入爱国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有着具体考评内容和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用多种教育评价形式,促进政治信仰教育实践标准的不断完善。

7.加强师资力量,确保教育队伍的稳定性。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组织研讨、参加培训等措施,帮助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水平,让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从事政治信仰教育。同时建立“名师”库,在高校中选拔、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利用学生对“名师”的敬慕心理,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二是重视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与培养,实行党务工作专职化,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水平。三是增强专职学生辅导员的人数,解决专职学生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队伍建设,使之成为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第四支重要力量。对党务工作的考核作为评定职称、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有力的进行肯定,对不力甚至造成失误的要整改或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增芝.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O5(7).

[2]颜吾佴,荆学民.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3]杨振闻.坚定政治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命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8(3).

[4]余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对策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曹向阳.江苏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4).

[6]陈楠.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9(2).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