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的市场特征

2009-01-14张晓丽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当前居民消费

张晓丽

摘要: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手段,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我国居民消费的市场来看,存在着消费品已进入买方市场、城乡消费市场差距仍然存在、地区间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等特征,所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培育就成为目前要着重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当前;居民消费;市场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78—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政策。目前,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已得到遏制,并开始“回暖”,应该说,能够在全球率先使得经济进入复苏状态,与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的“刺激消费”政策密切相关,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6.6%,在全球经济低迷、消费萎缩的大环境下,这个增速来之不易。上半年在GDP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中,消费的贡献达3.8个百分点,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消费“马车”表现抢眼。

但从另一角度看,代表消费品市场的综合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以来环比增速却持续降低,这就意味着国内大部分城乡居民仍不敢放心大胆地进行消费,居民的消费欲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激励,居民的消费潜力远未得到发挥,而这些才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扩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一直为人们所并称,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呈不断递减态势。如投资率由1998年的36.2%上升至2007年的42.3%,十年的平均投资率在40%以上,比世界平均投资率(20%左右)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最终消费率则由59.6%下降到48.8%,十年平均消费率为56.6%,比世界平均消费率(78%左右)低20多个百分点。

由于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其中居民消费是主体,一般占最终消费的70%以上。目前我国消费率过低且呈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居民消费持续走低造成的。我国居民消费率从1998年的76%下降到2007年的72.7%,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同期政府消费由24%上升到27.3%;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持续扩大。在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74.4%和25.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比重比1998年分别提高和下降11.3个百分点。

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偏低,投资率过高,其必然结果是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产能过剩后还可以把东西卖到世界市场,国内市场维持“低水平均衡”。由于出口过快增长,顺差增加,为维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保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又不得不购入外汇,汇率低估,更进一步刺激出口,形成“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净出口)”的因果链。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2万亿美元,分别相当于GDP的66.8%和37.4%。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此来计算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但由此也可看出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拉动。金融危机发生后,外需急剧萎缩,过去被“高净出口”掩盖的国内市场“低水平均衡”也随之被打破,使我国经济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国内外贸企业效益滑坡,失业增加;同时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外部风险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居民消费率持续过低,不但使投资行为有可能偏离目标,而且终将使投资行为因缺乏最终消费的强力支持而难以为继,进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这个结果应该是我们不愿看到和竭力避免的。

二、我国居民消费市场的特征分析

居民消费市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这一市场并非经济发展的附属,特别是我国这种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其自身的特征就更加明显。

第一,消费品已处于买方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 55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9 210亿元,增长56倍,年平均增长15%。市场实现了商品供应由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供应方式由单一落后向多样方便现代的重大变化,应该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并基本形成。

从国际经验看,大多数国家是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后才进入买方市场,而目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2 000美元,消费市场应处于一条明显的升级通道,为何早早进入买方市场。这与绝大多数居民“不敢消费”有关。(1)经济虽然增长,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却在下降。国民收入由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三部分构成。近几年,国民收入在三者之间的分配出现明显的失衡,相对于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居民收入由2002年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57.1%。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比重从20%上升到21.5%,政府收入比重从17.9%上升到21.5%;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社会财富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今年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富翁聚集地。由于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和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消费增长;(3)社会保障不健全,消费预期较悲观。医疗、教育、养老等本应属公共产品,但“市场化”过度,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服务成了居民的负担。而且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居民的支出结构因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住房市场化,用去了许多人半生的积蓄。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到位促使人们在考虑收入支出时受心理预期的影响,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此外,供需产品也存在结构性矛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消费。

第二,城乡居民消费品市场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从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对比来看,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 786元,比1998年增长1.54倍,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 140元,仅比1998年增长94.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不同步,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同步。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 855元,比1998年增长94.1%,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3 265元,仅比1998年增长88.7%。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仅绝对额相差较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的27.5%),而且从消费支出比例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2007年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上升和下降了5.5个百分点。

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对比来看,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渐从以生存为主的温饱型转向小康型的消费模式,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44.7%下降到2007年的36.3%,依照我国目前实际,已由小康型逐步过渡到了富裕型。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虽然逐年有所下降,但一直高于城镇居民,2007年为43.1%,整体上虽达到小康标准,但其消费水平大体只是城镇居民十年前的水平。如果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的比重相对较高,整体上具有显著的小康型消费结构特征。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而美国为13.7%;英国和德国为12.2%;法国、日本、韩国为20%左右。同期我国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为10.4%,而主要发达国家在3.7%~6.4%之间。我国农村居民的差距则更大。

第三,地区间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显著。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形成城乡之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显著,还同时形成地区之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显著。(1)地区之间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明显。2007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上海市,达24 2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 081元)的2.4倍,比同期人均消费水平最低的地区西藏(3 215元)高出6.5倍。人均消费超过或接近万元的地区还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人均消费不足5 000元的地区还有贵州、甘肃、云南、江西、青海、广西和新疆。(2)农村居民的地区人均消费差距比城镇居民的地区差距要大得多。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差异系数达5.8(即高消费地区与低消费地区人均消费水平的比值,下同),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地区差异系数为3.3。(3)不同地区居民的城乡消费差距也不尽相同。2007年全国居民的城乡消费差异系数为3.63,其中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地区是贵州省,其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系数高达5.1,其他差距较大的地区还有甘肃(4.47)、西藏(4.05)、广东(3.89)、新疆(3.87)和重庆(3.84);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最小的地区是江苏省,其差异系数仅2.28。

三、小 结

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市场,与现实的需要仍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的日渐加大,使得消费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畸形发展,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消费市场体系的健康运行。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还是从我国城乡和地区以及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居民之间进行比较,我国的消费市场均存在着很大差距,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所呈现出来的二元状态,仍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所以,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遵循消费市场的特征,按照科学的规律,不断采取措施,加快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进而使得农村的消费市场日渐成熟和完善,并逐步向城市的消费市场接近,以最终实现消费市场的相对统一化。

参考文献:

[1]韩永文.经济增长要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7,(11).

[2]刘尚希.中国消费率下滑引致的经济风险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6).

[3]闫坤,程瑜.新形势下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9,(5).

[4]曹华.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5).(责任编辑/ 吴凤华)

猜你喜欢

当前居民消费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来源
对我国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