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05-27刘凤君

当代旅游 2015年2期
关键词:当前旅游发展乡村

刘凤君

摘 要: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游居概念,让乡村旅游从观光式旅游过度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这种产业化,多元化的新模式,不但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还唤醒了原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但乡村旅游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当前;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善了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条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大都由当地农民自主经营,观念守旧、专业知识匮乏成为经营上的最大阻碍。通常,经营者以家庭为单位,采取家族式管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出现了服务跟不上,宣传不力,效益不高的尴尬局面。再次,由于经营管理知识的匮乏,致使当地居民不懂良性竞争和管理竞争,经营惨淡后引入大量外来经营者。

(二)政策配套滞后、行业协会不健全

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旅游业都属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范围,但各个行业又归属于不同的国家部门,对于乡村旅游尚未有统一机构进行管理。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乡村旅游管理混乱,发展方向无人指导,市场也没有相应的规范。此外,由于没有适用的法律条文,使管理者遇事无法可依,相关部门无据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处于自由、盲目的混乱状态。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很多地方政府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宣传、培育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给予了经济、物力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乡村旅游景点大都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郊区,甚至更偏远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如:有的地方道路不通畅、停车场车位不足、公共卫生间不整洁或缺失;有的地方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卫生条件差,卫生状况没有专人监督监管,设施设备落后,难以让游客接受;有的地方污水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会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

(四)自然生态环境负担过重

随着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大批蜂拥而至,游玩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污水、汽车尾气等这些不可避免的污染。从前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如今却要每天接待上千人来旅游,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导致在很多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出现环境污染、资源供不应求,长此以往,将面临不可逆转的灾难。

二、对我国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思考

(一)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若要长期发展,必须摒弃当今的粗放型经营,进行统一规划,规范经营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地理面积大,乡村旅游资源多处于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在当今社会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指导和推动对于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业是非常必要的。把乡村旅游开发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当地政府的明智之举,地方政府不但要在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支持,更要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业,对经营者进行无偿的培训与技能管理,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政府要进行规范和监管。比如徐州市贾汪区的大洞山风景区、茱萸养生谷、潘安湖湿地公园等,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和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好地带动和辐射了周围的乡村旅游。

(二)依托当地资源,挖掘乡村特色

开发乡村旅游,切记不可效仿他人,要坚持依托当地资源、挖掘当地民俗特点的原则。对于当地农村地区的科学、美学、历史、民俗等进行深入的深挖,创造其文化价值,打造有灵魂的旅游。比如在徐州境内的邳州港上国家银杏博览园、艾山九龙沟风景区、土山古镇关帝庙景区等,可以深入挖掘其历史传说和人文底蕴,让游客了解景区的同时,更能够了解徐州的历史和当地的特色风土民情,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和文化气息。同时,不可忽视游览、体验和参与的游客体验感。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推进社会变革,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有预见性地加以引导。如果任其发展不加限制,就会出现超出经济、社会和生态平衡的的现象。对于有形文化,所如民间手工艺品、建筑、饮食、服装等应规范销售市场,统一管理,严防恶性竞争;对于无形的观念文化,如手工艺、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也可以通过专家学者进行深度开发,并由导游进行宣讲传播。各地应该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和民族特色,形成独有的当地乡村旅游形象,研发特色系列旅游衍生品,并树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无疑,乡村固有的风貌特点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先天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乡村旅游短时间内火热的重要原因。游客到乡村来为的是寻找差异、体验差异、享受差异。经营者可在差异方面大做文章,增加在乡村旅游中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环节,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三)解决好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乡村旅游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依靠先天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其承载能力、接待能力是有一定极限的,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为保证景区长期良性发展,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规模控制。徐州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其乡村古镇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绝好途径,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已经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合理开发,才能把有限的条件开发出无限的经济收益,推动乡村旅游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彭婧;张遵东.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02).

[2]黄爱莲;范朋;杨光华.广西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3]李晓红. 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01).

猜你喜欢

当前旅游发展乡村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