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社会中的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2009-01-14杨静贤
杨静贤
摘要: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和概念,在科技社会中由于高度竞争、科学研究资源的稀缺和科学家在研究能力上客观差别,使科技社会中也出现在经济领域常碰到的两难抉择:即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问题。因此,文本探讨科技社会中公平和效率问题,提出并探讨掌握科技专家如何在科学知识的发现和技术运用中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关键词: 科技社会;公平;效率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70—02
一、科技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及表现
1.马太效应。科技社会中因高度竞争呈现出严格的金字塔形结构,因此存在着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现象。“马太效应”默顿是这样解释的:“社会往往对于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待遇也越来越富足,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但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还苛刻地限制他们赖以作出努力的条件。”[1]
科学研究应该人人平等,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的科学研究中,不平衡现象很多。科学共同体中,自然地形成了科学权威和精英的权力,由此产生等级结构。高等级和低等级在科学知识的分享上极不平等,“有的越有,无的越无”,出现马态效应。权威对一般研究者具有较强的控制权力。科技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还表现在科学知识的拥有者与受控对象之间的不对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科学总是少数人的事业。这种科学知识分布的不均匀性,就决定了科技社会中这种非对称性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拥有科学或掌握技术的人,在应用科学的社会劳动或其它社会活动中,总是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从而取得有利的结果。白领与篮领收入差距的增加和南北国家剪刀差的扩大,都反映了这种非对称性和不公平性。
2.盲目服从性。学术权威和精英权力的无形约束,使科技社会中学术主体的研究自主性遭到制约,存在很大程度盲目服从。因此我们普通人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科学家总被一层神秘和崇高的光环笼罩者,他们目光敏锐、高瞻远瞩,他们的话代表着一种权威甚至真理,我们不得不而且必须服从。默顿总结的科学家的精神气质中有一条怀疑精神,要求科学家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不能盲目地无根据地作判断。原则上说,在科学世界中,服从性显然是以科学的可接受性程度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理解程度而言的。按理说科学的世界中不应当有盲从,学术主体应享有最大程度地研究自主性,其服从的性质只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科学的理解和接受。但因学术权威与精英权力的无形约束造成科学资源和科学信息分布的不均衡,进而导致科学世界中现实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在科学世界是一种理想。服从成为低层次学术主体的必然选择,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从。
二、科技社会中的经济效率问题
科学求真通过揭示客观世界固有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提高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说,传统的科学道德是科学家的学术道德,其基本原则就是恪守和捍卫科学的客观真理性,科学家只为科学负责并使科学活动求真求实。但科学的目标是尽其可能增进人类知识。在知识的生产中,需要有投入且存在风险。如何进行投入才能最大可能、最大效率地获得回报?于是出现了两难困境:即如何保证科技活动的求实求真,又保持科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呢?20世纪以前,科学家凭借自己的科研能力、经济实力或朋友的资助,无需助手就可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而在大科学时代,单枪匹马的研究已经不可能,任何个人的经济实力或其它人的资助都不足以购买高级而昂贵的实验设备,必须要求政府或社会的资助。于是在科技社会中,政府的资金资助对技术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旦某项科技活动获得政治家的青睐,则所有可行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便流入该项科技活动发展的全过程。而没有被政治家看好或是得不到政治家资金资助的科技活动,则因得不到足够的科技投入支持而停滞发展。
分析得知:科技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政治家的资助。现实社会中需要科技专家提供可靠知识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带来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科技活动执行者必须极力确保自己的活动满足经济效益的需求。于是出现两个难题,如何确保科技活动的求真求实性,又要保证研究活动的效益性。在这种两难情况下,科技活动的执行者可能会出现:一是不追求资助者的要求目标,而可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研究或出于自己个人经济利益需要;二是科技活动执行者在科技运用和开发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政治家的金钱资助,而受政治家或利益集团的控制可能成为政治家或者利益集团的工具,做出了没有效率甚至是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
三、追求科技社会中 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统一
科学共同体为了其目标的实现和人类增长知识的需要,必将效率放在第一位,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多而快地为人类增进知识。因此,科技活动的执行者必须确保科技活动满足经济效益。从公平的角度讲,他应当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条件去施展才能,做出贡献,但资源有限使这成为不可能。由此得知,科技社会中高度竞争的存在、科学研究资源的稀缺和科学家在能力上的客观差别。使得在科技社会中遇到了在经济领域中常碰到的两难抉择:即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矛盾问题。因而笔者将从此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即追求科技社会中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1.限制科学权威和科学沙龙主义,建立一个自由公平的科技社会。科技专家凭借自己的权威,在科技活动中会倾注自己的价值权威,某些时候可能造成一个封闭专制的社会。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使用了人类学的方法来考察科学,认为无论是科学的、还是宗教的、迷信的、都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他反对科学主义、科学沙龙主义和科学专制主义。在其著作《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一书中,费耶阿本德极力倡导的目的即:“消除知识分子和专家们对不同于他们自己的传统所造成的障碍,以便更好准备将专家(科学家)本人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上清除出去。”[2] 对于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他指出“在我所指望的那种社会中,科学家当然不再享有任何特权,他们的地位也许比和尚高,算命先生和卖狗皮膏药的都不如。”[2] 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的思想可能有些极端,但他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专家的意见经常带有偏见,是不可靠的,需要有外部控制。”[3] 因此,我们呼吁归还科学家的本来面目,揭掉披在科学家身上神秘的外衣,消除科学家真理权威的化身,引导学术权威与精英权力适度行使,建立一个自由的社会。追求科学知识神圣殿堂和道路上人人平等。比如我们熟知的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作为一种科普读物在全世界销量达1 000万册,走入平常百姓生活中深受欢迎。还有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一些大学教授从象牙塔里走出,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传播知识。这种形式使不同学者和百姓都有和教授平等交流、对话的机会,也包括质疑和批判。所有这些都对限制科学权威和科学沙龙主义,对建立一个自由公平的科技社会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2.某项科技政策或工程技术从提出到投入实践,是否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需要有第三方的力量如科技伦理委员会进行道德上的约束和控制。某项科技政策或工程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不是作为资助人的政治家或利益集团决定的,也不是科技活动执行者凭个人利益想当然能达到的。应该在其投入实践前存在第三方的力量进行约束和控制,比如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所进行的伦理道德控制。伦理道德控制是指将生态价值和道德引入科技的设计和应用,使技术、工具和人类道德间分配合理的伦理责任,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紧张关系。
(1)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直接调控。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直接调控指通过对科技政策或工程技术的道德评价和价值导向,使科技主体在科技的研究、生产、分配和使用等活动中,不仅考虑科技的可能性,而且考虑其目的、手段和结果的正当性,用社会倡导的技术道德标准来规范科技行为,减少科技操作的负面效应,减少科技实施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无效益,使科技应用和人来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对人类自身的调控,必然要使科技主体从内心唤起道德良知,使其在科技的开发、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充分体现善与真,走向人性化技术、绿色技术发展之路。确保科技活动的求真求实性,又保证研究活动的效益性。(2)科技伦理委员会的间接调控。科技伦理委员会的间接调控是指道德可以作为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辅相成的第三种调节。科技伦理委员会中制定的道德标准往往作为社会最高层次的价值导向,间接地发挥对科技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科技社会的前进方向和现有秩序的运行。保证科技活动的效益性能够很好落实。例如,运用经济利益机制进行技术道德赏罚,肯定和鼓励科技活动主体的道德行为,否定和抑制违背科技道德要求的一些唯利是图的行为,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激励和引导有利于社会利益或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科技行为等。
道德控制是一种能够从道德情感而非功利出发,以劝诱为主而非强制为主的软控制形式。科技伦理委员应本着促进科技发展、为人类的幸福谋福利的原则,使科技发展与社会、自然相协调;使科技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知识发展的需要、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保证科研活动求实求真和有效益性这两点上发挥着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笔者认为为保证科研活动求真求实和效益性,除了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直接和间接调控,也可采取其他措施如在科技政策活动的制定中提倡和发扬公众参与;科技专家之间的协商、论证和讨论;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与法律体制等方面来进行调控和制约。
参考文献:
[1]张华厦.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美]保罗·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90:1-133.
[3][5][美]保罗·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5:104.
[4]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张华厦.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M].殷登祥,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王萍.论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J].科学学研究,1997,(6).(责任编辑/ 吴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