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赵 阳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由多种所有制关系构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前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公有制经济,后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确立这样的所有制关系,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创造。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63—02

所有制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最辉煌成就,就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最终确立了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危机,完成了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特殊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了坚实的根基,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和人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定形式,把人和物结合起来,这是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由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前提。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关系不断由一种所有制发展到另一种所有制。人们固守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关系,是注定要失败的,人们制造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关系,同样是注定要失败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实行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关系。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单一的公有制关系,只是在公有制关系中存在着全民和集体的所有制结构。20世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所有制模式。这种模式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背离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频繁变动生产关系,盲目追求高级所有制形式。没有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关系,使我们犯过许多错误,走过不少弯路,遭受多次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革经济体制过程中,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所谓调整所有制结构,就是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特点,确立相应的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以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强调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不能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必须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所有制结构。这个理论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由多种所有制关系构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前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公有制经济,后三种经济成分可以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联系,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中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个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发挥着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关系。(下转81页)

(上接63页)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主导方面。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对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当然,我们所说的公有制,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它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公有制,因为这种公有制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不是整个社会的,也不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统一的公有制,它是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它也不等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们所说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发达、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系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竞争,既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以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 然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竞争和矛盾。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健全法律和完善制度,即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协调两者的关系,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到秩序和规范中。其次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的主要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发展股份制,可以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对接、相互渗透、混合生长、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充满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确立这样的所有制关系,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创造。(责任编辑/ 吴凤华)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苏联生态建设的超越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党为何始终高度重视核心问题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